随着官方和商家的引导,再加上传统的牛郎女织神话故事,七夕节在现代社会被定义成‘东方的传统情人节’。
但其实,七夕节在古代并非是情人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乞巧、乞子,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代表节日。
每到七夕之日,妇女们都会向天上的织女祷告,祈求向织女一般心灵手巧,织出来的衣物可以像天衣一样无缝,同时也祈求着可以向织女一样生下一儿一女。
因为在古代,手巧能干、能生孩子,这些是可以直接决定传统社会一个女性在家中的地位的。
而真正的情人节,则是上元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宵禁制度,就是文化开明如唐,经济繁荣如宋,也依旧实行宵禁。
唐时宵禁自不用说。
可许多人都以为宋朝因为经济高度繁荣,打破坊市制度,甚至实行夜市,不实行宵禁,其实不然。
宋朝在关闭城门后,通常在三更“断夜”,禁止行人,五更解禁。凡是宵禁时出行者,谓之“犯夜”,杖二十。
若有公私紧急事务,取得官方文牒才可放行,无文牒者虽不治罪,也不放行。
值班人员要是失职,对应放行而不放行、不应放行而放行者,笞三十;若有盗贼经过而不知觉者,笞五十。
之所以,会有人认为宋朝不实行宵禁是因为: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下令,汴梁不再禁止行人夜行。
并非是宋朝不实行宵禁,只是不实行宵禁的只有当时的都城汴梁城,其他地方依旧实行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