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贞观十一年的迷茫

但凡在长安城生活的人,不说亲身参加过武德年间参与过夺嫡之争,切身体会夺嫡之争的残酷性与斗争性。

可谁还没有道听途说过,那些年的陛下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兄弟相残。

自从武德九年,陛下登基设立太子后,太子之位李承乾已经做了十年之久,虽说不一定人心归附,但太子为群臣所认可。

对太子,只要依旧保持着君臣之礼,便足以安稳,并不一定要投身太子阵营。

可若是加入了文学馆,便是直接投身向魏王府的阵营。

而且,太子依旧是太子,可魏王并不是当年的秦王,李泰远没有李二陛下当年在朝堂、军事上的重大影响力,所任都不之官,不过是挂着名头的虚职罢了。

对于,那些富有远略的重臣而言,魏王并没有能够让他们认可的可观实力。

更让朝中大臣们不敢轻动的原因是,李二陛下的态度!

对于朝中大臣们来说,李二陛下的态度也是十分诡异的,作为一位夺嫡之争上位的君王,又如何会重蹈覆辙,让自己的儿子又继续走上夺嫡之争的老路!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贞观王朝的宰相们可是要看通透得更多。

别置文学馆是陛下对魏王的宠爱不错,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这件事情的重要用意,陛下是在试探他们的态度和忠诚。

两仪殿里,陛下对他们的敲打,就是最好的警告!

李泰风光是风光,拜访府上的人也络绎不绝,可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角色,但这也足够李泰风光了,战国君子三千客,人数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守岁就结束了,新的贞观十一年开始了。

文武百官都在房宰相的带领下给李二陛下拜年祝寿,李二陛下也进行了还礼,再来就是群臣之间相互祝寿......

守岁结束了,所有的人都赶着回府沐浴更衣、换好朝服,然后到朱雀门集合,去往承天门上朝。

早朝的内容依旧依照旧例进行,皇太子与诸公卿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