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细想一番之后,杨纂便向程处弼一礼,再言道:
“驸马爷,依下官所判,太常寺乐童称心,其一违规城中不得驱驰之律令,闹市飞驰,判违禁驱驰之罪,判杖刑三十;
其二,纵驰街道冲撞驸马爷,险些置驸马爷于险地,然驸马爷神武非凡,未曾受伤,可判冲撞上官之罪,判杖刑五十;
其三,其当街驱驰沿路所打坏的百姓器物,一应照价赔偿。”
“而那些东宫的侍卫,虽奉太子之令,但却与驸马爷拔刀相向,所幸未成大祸,也判冲撞上官之罪,判杖刑五十。”
“至于,称心乐童的身份和那些侍卫的身份,由太常寺和东宫左卫率长官判定是否革职,下官无权过问。”
“不知驸马爷以为如何?”
显而易见,杨纂的态度是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大,折中处理,既给东宫这些人一些教训,又让程处弼保全颜面得以满足。
毕竟这种事情闹大了,对自己的官声不好,容易影响政绩。
做官的人都喜欢自己治下出政绩的时候多多宣传一下,好事要出门,同时也都不喜欢自己治下发生什么影响太坏的事情时,把盖子盖住,不让坏事传扬出去。
杨纂这般做法,符合他的身份也符合他对利益的述求。
“不知诸位父老乡亲以为判决如何?”
程处弼没有答话,而是问向四周的百姓。
那些百姓们听到有赔偿他们被损坏的器物,那可就感恩戴德了,哪里有什么不乐意的。
“既然百姓们没有什么怨言,那就看在杨令的份上,这般判决吧!”
见百姓没有所言,程处弼再言道。
“多谢大将军为我等做主!”
那些受到损坏的百姓,对程处弼又感动的感谢。
“不用感谢我,是杨令判决的,要感谢,你们感谢他!而且,我也只是个校检的大将军。”
程处弼笑着指着杨纂,让百姓感谢去。
百姓又接着向杨纂谢恩:“多谢县令老爷为我等做主!”
“本府身为一方父母官,自然要除恶扶善,造福一方桑梓,此乃本府份内之事,无须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