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匆匆忙忙的大唐新年

从而,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

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632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不少人认为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除夕当天晚上本来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吃一餐年夜饭的,结果呢,被李二陛下叫到宫中来陪他过年,美其名曰“驱傩”。

驱傩是我国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活动,意为“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驱傩呢,有点像篝火晚会,就是从禁军中选出千儿八百个健将,戴上狰狞的假面道具,穿上红黑衣裤

,围绕着篝火,整齐有序地击鼓跳跃。

在驱傩的同时,也进行着守岁,李二陛下就带着一票妃嫔、皇子、公主并皇亲国戚,邀请文武百官,大摆筵席,纵情喝酒,大肆进行公款消费。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在皇宫里,陪着李二陛下过年,自然是祝贺李二陛下万寿无疆,祝贺伟大的大唐繁荣富强......

待第一声鸡啼之后,守岁就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所有人都要给李二陛下的拜年祝寿,然后呢李二陛下进行还礼,再来就是群臣之间相互道贺祝福......

守岁结束了,通宵达旦,一夜不眠,当你顶着黑眼圈、恍恍惚惚地以为结束了,可以回家好好洗洗,睡个好觉的时候,其实新年才刚刚开始。

司空曙的《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中记载,“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

元日,也是初一,李二陛下是要举行朝会的,是要会见群臣,视朝听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