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丹书铁券,名不副实的鸡肋......

丹书铁券,名不副实的鸡肋......

“什么,丹书铁券!”

李二陛下的一句赐“丹书铁券”,仿佛平地之上突然激起一声惊雷一般,将群臣全部都炸懵了!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

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直到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丹书铁券才真正具有了“免死”的作用。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

《旧唐书·裴刘合传》记载,“(刘)文静初为纳言时,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尚书令、秦王(李世民),尚书左仆射裴寂及文静,特恕二死”。

“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龍、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等十四人,约免一死”。

“丹书铁券?丹书铁券......”

听闻李二陛下要给自己赐下“丹书铁券”,程处弼一开始是有些激动,但是一下子便沉冷了下去。

臣子获得皇帝赐下“丹书铁券”,的确是极高的

荣誉,但是通过《旧唐书》,了解唐朝历史的程处弼知道,“丹书铁券”也就仅仅只是一个荣誉形势而已,实际上是毛用都没有。

如果“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获得“特恕二死”的刘文静就不会在与裴寂的宫廷内斗之中,被太上皇李渊以谋反罪,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