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目标,李二陛下!

目标,李二陛下!

长安县衙。

“杨令,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程处弼大步流星地跨过门槛,迈进了县衙之内,向着端坐在县衙之上的杨纂,笑容满满,高声呼喊,丝毫没有认罪伏法之人的胆怯与战栗。

“程三公子,不,驸马爷,是那阵清风把您给吹来了!”

正扑倒在几案上,埋头苦干处理公文的长安令杨纂,闻声一见是程处弼,哪敢轻慢,当即放下毛笔,起身笑面迎了上去。

“草民程处弼,见过明府!”

人家杨纂会做人,程处弼当然也不能居高,欠身向杨纂施了一礼。

“驸马爷,您这一口一个草民,可是折煞下官了!”

杨纂哪里敢受程处弼的行礼,连连躬身将程处弼双手扶起。

他是正五品官员,也是房玄龄一系的官员,大朝会他也参加了,自然清楚程处弼的所作所为。

“喲,都佩上金鱼袋了,杨令可是官运亨通啊!”

程处弼瞥见杨纂腰前摇摇晃晃、闪闪发光的金鱼袋,薄唇一笑,便是一声调侃。

昨天他忙着和那些不对路的老不死互掐,哪有时间打量人堆里不起眼的杨纂。

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分为金银两种。

唐高宗永徽二年,正式形成章服制度。赐五品以上官员鱼袋,饰以金银,内装鱼符,出入宫庭时须经检查,以防止作伪。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

虽然在唐太宗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制度,但是

低官佩高袋,也是一种圣恩的象征,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种待遇,你可能级别只是副部,但是你可以享受副国级别的待遇一样。

“下官这种半截身子都入土的小官,哪里比得上驸马爷深得圣眷,日后还望驸马爷,多多照拂!”

杨纂苦笑一声,叹了口气,又陪着程处弼继续客套。

他这个金鱼袋可是挨了李泰一脚,养了近半个月的身子才换来的。

儿子虽然身为亲王,但是殴打朝廷命官,尤其是长安令这样敏感的京官,李二陛下为了替儿子擦屁股,不赐下金鱼袋,用来勉力一番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