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
唐宋乐曲的拍子,有许多种,各类曲调都有均拍,所谓“曲之大小,皆合均声”。长调、小令,除了词字的多寡,还在于均拍的多少。这样的均调分法与现代音乐节奏有些相似,四均拍,六均拍,八均拍,类似于现代音乐术语中四四拍,四六拍,四八拍。
现代音乐节拍中,二四拍,节奏强弱交替,快速时表现欢快的场面,慢速时表现坚定情绪。四八拍的复合则把第二个重拍淡化,从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
而这种快慢速率和形式的的变化上,唐宋乐曲的形式就十分多变了,有急拍,有慢怕,有正拍,反拍,花拍,艳拍,打前拍,打后拍等等。如同现代爵士鼓乐的变化,除了四拍,三拍等大框架,还有前十六,后十六,切分,前附点,后附点,连音,滚奏,倚音等变化。
而《秦王破阵乐》,即《破阵子》之所以叫《十拍子》,有两种说法,一种即此曲为罕见的十均之拍。
一种则十分直观,即以拍为句,以曲之一拍,当词之一句,“十拍”即是十句。
如果是第二种说法,同样的,第二首《兰陵王》则是二十四句,二十四拍。《碧鸡漫志》卷四说:“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宋人当是据旧曲另制新声,始见秦观词。《词语》以秦观词《兰陵王?雨初歇》为正体。三叠,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韵;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韵。宜用入声韵。
《秦王破阵乐》与《兰陵王》调,因节拍用韵,声情雄浑,调韵宏强,气壮山河,宜写壮怀激烈之场面或激昂真挚之情感。
大唐盛世,沙场秋点兵,是何等阵势!
鼓声敲梆,哗哗作响如千军拔寨齐动。“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方氏三姐妹的三把民乐乐器,二胡、古筝、笛子,同声齐振。二胡急走,古筝飞拔,笛声响彻。这三种
民乐,同样以电音出现,将大战之前肃杀气氛尽现,令人窒息。
两强相遇,勇者胜。诸般乐器,开始进入绞杀与拼战之中。尤其中根中的古筝与笛声,尖锐如锋,如钢矛冲阵,如强弩杀军,势不可挡。
桃乐丝如白马将军一骑独出于万军之中,挑枪指敌,一人斩百将,破千军。她的歌声就是手中的热血红缨枪,逝要将胆侵犯者,逐出国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一首描述唐太宗李世民年青时意气飞发的大歌,十拍不同之节奏与曲式,尽现大唐之无上荣光及在音乐上的大不同。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快快快,杨红玉的鼓声先快,然后贝宁顿的贝斯也自是快起,曲调从慢拍进入快拍,从快拍进入极快拍,从四四拍变成了四三怕,再加了花
拍与反怕。
弓如霹雳弦惊,霹雳之声不断响起,金比利与田飞乐的电吉他,加上丰富的电子效果,如同电流在指尖,在发尖窜动。身形小小的桃乐乐,手指在黑白的双层银盘上飞奔,真如奔雷,真如狂电,真正的弦翻塞外声。
火起火起,火烧连营八百里,二胡如柴,古筝添油,笛声如火折,为这场激战再添上了一把熊熊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