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这样记录华严寺:‘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驰名遐迩。’”
在华严寺,梁思教授对其寺内北隅的大雄宝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规模庞大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为金代原物;南吻为明代制作,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顶部覆盖筒瓦,黄、绿
色琉璃瓦剪边。大殿外檐斗拱为双抄重拱五铺作,计有7种,形制硕大有力。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
面积13900多平方米,整体布局唐风犹存。沿中轴线上,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均为金代所建。
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两侧有东西朵殿,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的普贤阁,金贞元二年所建。
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内还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到珍贵文物。”
到底还是贪玩的大学生,居然模仿着国宝泥塑,金代的二十四天王像,摆着不同的造型。
这些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各具特色,男
女老少,美丑高低,文武僧兵,帝王将臣皆有。形像生动,极富生命力。
桃乐丝和杨红玉,对这些泥朔像也都进行了拍照和素描,好回去之后,再进行更深入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