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东方美神

幻音狂仙 忘了 1193 字 9个月前

东方美神

“蓟县独乐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白塔寺则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

梁思成在《蓟县观音寺白塔记》这样写道:‘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城,千年来作菩萨目光之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grandp1an)者也。’”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俗称大石桥,是赵县境内

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至隋大业元年(公元595年—605年)。

赵州桥为一座上承式拱桥,全长50.82米,桥宽9.6米,桥高7.23米,主孔跨径37.02米;主拱券等厚1.03米,上部有护拱石;主拱券两侧各有两个净跨分别为3.8米和2.85米的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桥梁重2800吨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第五章隋唐》中称赞:‘河北赵县赵州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

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正定隆兴寺有被梁思成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有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俗称‘倒座观音’的五彩悬朔观音像、有中国最高的铜铸大佛‘千手观音’、有最古老的转轮藏、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龙藏寺碑》、还有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铜铸毗卢佛。

隆兴寺是中国国内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筑之一。堪称中国古典建筑和古典美学的集大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