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遗书

旧城烟云 付秋 1480 字 11个月前

人过世,一直都是有家里停丧这么一种说法的!少则三到四天,多则几年不等!一是:方便主人家有足够的时间通知远方的亲人前来祭奠,二是:因为子为父最少要守上三天的夜,而这具体还是要看写七单的白事老师所推算出来的日子了。

现在那老师虽然是走了,但是走之前早有留下过话,说过了明天,就得要等半月后才能入土!因为之间的日子都有冲犯。

上官明虽然是把人火化了,但他将来毕竟也是想事业有成,将来也图个平安吉利,所以才会有之前火化都说加急的那番话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上官明一行人便是坐车把骨灰送到了山上。

灵房一类的东西,被统一放在了一处燃烧!那是指定好的地点,这山上所有死者的灵房和纸钱都是在那儿烧的。

不知道是谁规定的,说安放好骨灰后第一个回到家门的人是最好的,也有一种说法,说跑得快就发得快。

吴占元做为女婿,他自然是不可能会第一个回到家,他要等一切妥当后才会回去!后来回到门口时只听刘婶说:第一个先回到家的,是一个十来岁大的孩子。

大门处放了一条凳子,凳子上有一碗切片的牛肉!这是给直系家属们吃的,回来的每个直系家属都要吃!没有筷子,用手拿就行了。

孝衣、孝帕、孝带,在下山时就可以摘下了,孝带通常是在山上找一株常青的白树,把它拴在树干上面!不能打死结;只有孝衣和孝帕可以带回家去。孝帕,上官明说那拿来没有什么用想把他扔火里烧了,可是一旁的刘婶说话了,她说这留着以后可以做布鞋底。

这种别人用过的东西,本来是不应该在带回家的,都说不吉利!但可能是想着她也帮了不少忙,于是上官明才答应带回去也可以,但这些白色东西不能再进庄圆去。

此事,刘婶虽然之前没与上官明沟通过但似早有了准备,他可能是与别的人说过,于是现在只依言把孝衣和孝帕都扔进了门外放着的竹框里。

死者入土后,后人取下额前白布,若又改用黑布缠

额那是守孝!而守孝在农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吴占元所见最多的多是妇为夫守或女为娘守!三年内,直系亲属房门前不能贴对联、不能放鞭炮,家属不能穿红戴绿、拒绝一切恶习。

屋内一切关于白事的东西,凡是能看见的都统统被收了起来,早上自从上车走后,庄园内就有人在打扫了!现在除了人多之外,看起来也没有什么。

上官浩的遗像并非是这几月所拍,而是早就拍好了的,主持入土仪式的高僧说遗像在下山后须面朝身而回,回到家后找一间空房,面向墙面而挂!三年内没什么事最好是不要去动它。遗像是吴占元挂上去的,开门时才发现这房间里还挂了副一样大小的像框,看木质成色,应该是上官燕母亲的。

庄院内,但凡人常经过的地方差不多都快扫完了,吴占元想自己站在一处反正也没有事做,于是从门后找来一扫帚,走过去也是欲要一起扫。就在这时,李婶却是从后走了过来,道:“这些事不用你做!就是主人家都不用管的。这些粗活,‘话事人’早就安排好了,用不着你们操心。”

话事人,是这个地方对策划红白事人的统称,可能有的地方叫法不一样!但是在这里,话事人的身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