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也就是十月初二,辽东,锦州城外。
十余名明军骑兵正纵马飞驰,在枯黄一片的荒野中巡逻警戒,他们皆是吴三桂的手下家丁,今日乃是每日例行,对防区的巡视。
而今崇祯已经将辽东一地的兵事皆都托付给了辽东巡抚方一藻,而方一藻在兵事上,又是完全依赖宁远总兵吴三桂,锦州祖大寿年岁已高,如今已处于半隐退状态,并不怎么管兵事了。
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如今也早已退休在家,花费巨资于京城之内购买了处宽大宅子,安心地做他的富家翁。
是以如今在辽东之地,凡兵事上的事情,吴三桂基本可以一言而决。
这些明军骑兵的马速并不快,在已有些变得凛冽逼人的冷风中,他们身后背着沉重的三眼铳,信马由缰,目光机警地在这一片荒野之上,搜索着敌军的动静。
“哥几个快看!前面有三个鞑子!”一名明军骑士突然伸手指着远处的三个小黑点,兴奋地喊道。
如今大明和大清虽然已经议和,互为兄弟之邦,约定互不攻击,但实际上,两国边境之处,尤其是在辽东一带,一直都是大打没有,小打小摩擦不断,维持着斗而不破的状态。
至于双方交战的规模,最多也就是几十人,而双方的最高主帅,吴三桂和阿济格,都小心翼翼地用各种手段,控制着每一场小型战斗的规模,确保它不会扩大化,进而引起两国的全面战争。
在清军这边,目前是英亲王阿济格负责明清边境的防务。
在这种情况下,在辽东边境,明清两军的这种低烈度,小规模的摩擦,看上去像是互相切磋,又像是练兵,还有些像是展示实力或是示威。
当发现前方确实只有三个鞑子的时候,这伙明军顿时便激动了起来,互相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后,明军骑士纷纷取下三眼铳,在手中举着,随即便纵马向着那三名清军骑兵冲了过去。
虽然明清两国正在和约期间,但杀死的鞑子头颅,依旧可以在上官那里换取军功和赏银,而今清兵人少力薄,便被这些明军给当成了即将到手的猎物。
很快,令这十余名明军更加惊喜的是,当看到人数远超己方的明军士卒气势汹汹杀来之时,三名清兵不但没有逃跑,反而也大胆地纵马迎了过来,像是打算和明军交战。
这两年接触下来,明清双方边境的士卒,都对彼此的战斗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在同等人数下,清兵往往会占据一定优势,但若是明军数量超过清兵一倍左右时,基本上的结果,都是明军仗着人数优势轻松取胜。
毕竟关宁铁骑可不是什么土鸡瓦狗,在吴三桂的率领下,这支部队乃是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当然,这是在排除了实力逆天黑旗军的情况下。
战马奔跑起来,势若奔雷,快若流星,很快,交战双方之间的距离便迅速缩小,眼看敌军即将进入己方三眼铳射程,十余名明军纷纷一手端着三眼铳,一手开始点燃三眼铳后部的火绳,准备以火器杀伤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