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须老者一听赵无忌给自己按上了一个欺君之罪,顿时便吓得魂飞天外,他急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说道:“大人,小老知错了,小老知错了,还请侯爷大人不计小人过,放过小人吧。”
赵无忌伸手示意,制止住了手下士卒,“本官一贯慈悲为怀,既然你有悔过之意,便速速给本官交代清楚,你为何要阻挠,破坏本官的灭蝗行动?”
鼠须老者这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抬起头来,开始述说起来。
原来这老者是一名破落秀才,屡试不第之下,平时只靠着在镇子里教书,赚点束脩钱,养家糊口。
因他为人懒散,学问粗浅,是以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少,他的日子也过得一日不如一日。
穷倒也没什么,但这老头不想着勤劳致富,却利用自己
的身份和学到的知识,打起了歪主意。
在华夏的历史上,蝗灾的发生频率非常高,从历朝历代的规律来看,几乎平均每三,四年,就会闹一次蝗灾。
因为飞蝗速度很快,往往老百姓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蝗虫便已毫无征兆地飞到当地,开始祸害庄稼,蝗虫食量很大,往往两三天内,就能将一地的庄稼全部祸害掉。
待到老百姓发现大事不好,准备组织起来灭蝗时,蝗虫却早已吃饱喝足,展翅高飞,向着下一个目标迁徙而去。
蝗虫来去如风,很难对付。
是以如何防治,应对蝗灾,一直都是老百姓和朝廷官员极其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病急乱投医的个别官员和老百姓,把求救的方向转向了神佛,希望神佛能够显灵,为凡间的百姓解除这一场灾祸。
各地官员或祈愿或烧香或拜佛,向漫天神佛求救,而在这其中,一小撮别有用心之人,却将老百姓的灾难当成自
己敛财的良机,借此机会收取大量的供奉。
这老者穷极无聊之下,便与桃林镇的一个酒肉和尚勾结起来,两人暗自商定,由老者出面,利用他的身份宣传蝗神不可侵犯,不可战胜的言论,而后再在话里话外间,将驱除蝗灾的希望往镇子里那唯一的和尚身上引。
受到蒙蔽的老百姓,在老者的怂恿和欺瞒下,便会集资出一大笔银钱来,交由老者,送到和尚处。
最后由和尚做一番祈愿法事,帮老百姓们请走蝗神,驱除蝗灾。
蝗虫在一地最多耽搁三四日,待到百姓找到和尚,和尚再做法事,这时吃饱喝足的蝗虫们早就飞走了,而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们,还以为是和尚法术高深,请走蝗神呢。
老者与和尚就靠着这套拙劣的把戏,骗了桃林镇的百姓们一年又一年。
这两年大旱,按照以往的经验,老者与和尚本打算今年再骗上一笔大的,却没想到从府城来了一些人,宣传鼓动
老百姓去灭蝗,这还了得?
于是鼠须老者便怂恿村民将这些人给暴打一顿,然后赶出桃林镇,却没想到被闻讯赶来的镇南侯赵无忌抓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