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见过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
崇祯看赵无忌率领数千人激战皇太极数万人,却胜得轻松,以此推之,便以为洪承畴率领十万人,理应也会轻松战胜败退回辽东的清军残兵。
崇祯久居深宫,不明外界的局势,但崇祯不明白,不代表洪承畴不明白。
洪承畴心中可是犹如明镜一般。
那赵无忌的兵,可是普通的兵?
人人全身从上到下,都是一身铁甲,那陌刀连人带马都能砍成两段,那火枪相比官军用的鸟铳,也是射得又远又毒,就连赵无忌军中使用的火炮,射程和威力也是明军常用火炮的好几倍。
更不用说赵无忌手下那数千重甲骑兵了,洪承畴一眼瞄上去,便知道这绝对是个烧钱的玩意,这数千重甲骑兵,从武器装备到日常训练,一年没有十万两银子,绝对养不出来。
而十万两银子,省着点花,都足够五六万大明官军的开销了。
能比么?不能比。
抛开具体的兵力上的差距,单纯与赵无忌这个人相比,洪承畴也觉得,自己不如其远矣。
就看赵无忌那层出不穷的妙计,以及异想天开的发
明,洪承畴就只能甘拜下风,自愧不如。
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皇太极,哪一个都不是那种没有头脑,只知冲锋陷阵的猛将,尤其多尔衮和皇太极,更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与明军的交锋中,占尽上风,令明军吃足了苦头。
然而他们也接二连三地败在了赵无忌的手中。
一次两次可以说是偶然,但是三次四次取胜,那只能说明赵无忌确实是凭着实力,直接碾压了对手,没有任何的侥幸因素。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拿着十万西北军去和皇太极作战,胜利也就罢了,一旦战败,大明北方将再无可用之兵,成为不设防的区域,到时一旦清兵再度入侵,又或是农民军死灰复
燃,那后果均都是不堪设想。
这就是步兵对上骑兵的悲哀,也是农耕民众对上游牧民族的悲哀。
步兵对骑兵,最多小胜,由于机动力上的差距,几乎无法扩大战果。
而步兵一旦战败,则注定是一场毁灭性的全军覆灭,因为两条腿的溃兵,跑不过四条腿的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