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通商口岸

“大人既已允诺皇上白银五十万两,想来此事皇上必会批准,那属下这两日便组织人手,开始筹备此事。”夏允彝想了想便说道。

赵无忌摇了摇头,“此事事关重大,便是皇上不曾批准,本官也打算将其强行推行下去,本官的打算是,”说到这里,赵无忌看了三人一眼。

“夏先生和归庄,你二人尽快组织人手,筹备对外贸易之事,争取十日之内准备完毕,到时本官便会带你们和这些夷人,洋人谈判,尽快敲定此事。”

习惯了后世的叫法,相比夷人这个词,赵无忌总觉得叫洋人更为习惯一些。

“至于宁人,本官也有任务交给你,勘探开发矿产,建立工坊等等,这些还需宁人一力担之。”

“诸多工坊中,请宁人优先建设水泥,玻璃以及铁器工坊。”顾炎武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赵无忌手下的团队,作风历来都是雷厉风行,赵无忌这边任务安排下去后,那边夏允彝三人于是便纷纷告辞,按照赵无忌的吩咐分头行事。

赵无忌如今手头银钱不太多,所谓有钱要花在刀刃上,优先建设那些工坊,赵无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玻璃一直都是赵无忌倚重的吸金利器,玻璃无论是在大明本地,还是在海外,都十分受欢迎,玻璃工坊一旦建成,便可以为赵无忌带来滚滚不尽的稳定财源。

而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无论是兵器还是基建,又或是民生,钢铁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优先建设铁器工坊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至于水泥则是基建利器,一旦水泥工坊建成,赵无忌打算尽快在钦州和防城两地之间,修建一条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水泥路能大大提高运输的效率,在商业和民生上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在军事上的意义也很重要,到时一旦有外敌企图袭击防城港,水泥路能大大提高黑旗军行军的速度,有利于军队的快速协防。

在赵无忌看来,非要说大明官员人人腐败,而大清官员便个个清廉,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相比宋朝,明朝的税收存在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隐患,在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那里,便已经深深地种下。

与宋朝相比,明朝很明显的,就是极其不重视商税,明朝的税收基础主要是农税,商税收入便说是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为过。

在宋朝的时候,朝廷每年从酒水上征收的税收,便可达到一千二百万两白银,而明朝弘治年间,全年的商税收入,不过白银十三万两,直到其后,在财政资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又有赵无忌商业上成功的范例,崇祯才开始有意识的重视征收商税,明朝的商税这才渐渐增多起来。

但是在众多呼吁皇上不可与民争利的‘正人君子’们阻拦之下,崇祯每年能征收到的商税虽然相比以往增加了很多,已经从弘治年间的十三万两成功地增长到了近百万两,但相比财政每年五六百万两白银的缺口,依旧是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