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漫长的一夜(二)

周皇后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皇帝,这时的崇祯,让她突然感觉非常的陌生,陌生得像一个初次见面之人,这还是那个睿智,贤明,温和而宽宏大量的皇帝吗?

震惊的周皇后,狂怒中的崇祯,一时之间两人谁也说不出话来。

乾清宫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半晌之后,周皇后看着崇祯皇帝,缓缓站起,“皇上,臣妾虽是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却也分得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孰轻孰重,皇上,臣妾听闻赵无忌追赶皇太极,乃是为了拯救那五十万被清军劫掠而去的民众百姓,他这,他这又何错之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而君为轻,臣妾觉得,赵无忌放弃皇叔不救,而是去拯救五十万民众百姓,正是符合圣人之道,并无任何不妥之处,请皇上三思。”周皇后迎着崇祯那愤怒的目光,温和但是坚定地说道。

“…”崇祯一时语塞。

是的,周皇后说的没错,历朝历代的贤明君王,无不奉此为金科玉律,大明满朝文武大臣,将儒家的孔子奉为至圣先师,而将孟子奉为亚圣,圣人的思想体系都是一脉相承,道理相同。

便是崇祯贵为天子,也不能质疑圣人之道,更不能

否定圣人说过的话,否则不止是满朝文武,便是全天下的儒生,都会因此视崇祯如寇仇。

崇祯明白,自己或许可以有这个想法,但是万万不能拿这个理由去处罚赵无忌,民重君轻这是每一个儒家士子的共识和根本观念,自己若是以此为由,处罚赵无忌,只会引火烧身,自取其辱。

到时所有的朝臣,天下的士子,都会坚定地站在赵无忌一方,而把崇祯看成是不遵圣人之道的昏君,口诛笔伐。

电光火石之间,崇祯心中便有计较,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副沉痛之色,“别人不理解朕,难道连皇后都不理解朕吗?朕岂是那种为了皇叔,而不顾百姓生死的昏君?”

崇祯皇帝转过身去,微微抬首,看向天空,在夜色中,他的身影是那么的孤寂,还带着深深的悲怆之态。

“朕之所以生赵无忌的气,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

乃是因为,乃是因为,朕做的这一切,其实是在回护他,朕岂是那种小鸡肚肠的人!”崇祯的背影,充满了不被人所理解的悲愤。

“皇上,”周皇后轻呼一声,突然跪倒在地,“臣妾罪该万死,不该胡乱指责皇上,请皇上责罚。”

崇祯急忙转过身去,快步走到周皇后面前,将她轻轻扶起,“皇后又何罪之有?皇后的谏言,朕岂会不听,只是,只是朕也有朕的苦衷啊。”

周皇后睁大迷茫的美目,不知所措地看着崇祯。

崇祯长叹一口气,随手一甩宽大的衣袖,再度背过身去。

“皇后有所不知,皇太极此番将其兵马分成三路,这三路军中,以鞑酋皇太极所率领的中路军人数最多,实力也最强,更有能征惯战的百战悍卒,八千白甲兵在其麾下,当初朕的良将卢象升,便是死于此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