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眼睛微张,有些动容地问道:“既然不是什么利润丰厚之事,赵大人又何必做这等吃力不讨好,又容易被人误解,遭受骂名的事情?”
赵无忌站起身来,背着手走了几步,“皇上当初简拔下官于微末,破格任用下官为神木县知县之时,下官曾对皇上说了两句话。”
说到这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无忌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下官曾对皇上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只要下官的所作所为,对我大明和百姓有利,又何必在意自己的一身得失?下官便是毁谤满天下,那
又如何?只要是对华夏的社稷和百姓有利,些许不解和骂名,下官还担待得起。”
杨嗣昌看着眼前少年挺拔的背影,嘴角带上了一丝笑意,“这么说来,赵大人此举,乃是另有深意在内。”
“正是,下官修建道路,收取买路费,所图非为赚钱,真正目的是为了安置民众百姓。”赵无忌转过身来,看着杨嗣昌笑道。
“安置民众百姓?”杨嗣昌喃喃自语。
“不错,只要这条路的收费模式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下官可以保证,雇佣的这一千多人,每个月都会拿到稳定的工钱,这条路,也是这一千多人赖以生存的根本,若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话,这条路足足可以养活一千多个家庭,当然,这条路的其他好处还有很多。”赵无忌答道。
“其他的好处?”
“是的,这条路建成以来,大大减少货物往来两地之间所需的时间,对于两地的商人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