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可有意否

这是愚民政策,还是愚弄自己的政策啊?这样一群蠢材,又是如何窃据了华夏的正统,使华夏逐渐沉沦到了黑暗之中!

赵无忌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又看向桌子上那一盒点心,两条腊肉,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个,您还是拿回去罢,本官从不收礼的。”

毕懋康闻言,顿时心情跌到了谷底,他虽然已经退隐多年,早已不在朝中为官,然而他仍然惦记着前线

将士们的火器装备问题,为了解决火绳枪阴雨天不能使用的重大弊病,退隐后,他苦心孤诣,独自一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耗时五年之久,终于造出了可在雨天使用的燧发枪。

他便是在朝中为官之时,也是两袖清风,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为了研究燧发枪,他更是将这些年自己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到最后,枪虽然制造出来了,却也弄得自己一贫如洗,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了。

然而当他打算将这种燧发枪献给朝廷之时,那些朝堂上的官僚居然看不上!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身份问题,他退隐后,便属于民间人士,一个民间人士都能研究出燧发枪,那代表官方的军器局的面子往哪放?是以军器局的各个官僚,对这款燧发枪都是抱着极其批判的态度,横挑鼻子竖挑眼,挑出了二三十个毛病,然后在给上司的文书中,称此枪毛病太多,不堪大用,不适合装备生产。

第二个原因,如今大明官吏十分腐败,官吏们热衷贪污受贿吃回扣,火绳枪生产了这么多年,早已从头

到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腐败链条,比如制枪用的精铁,火绳,铅子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专人在此处牟利,早已形成一套常例,在这些硕鼠的操弄下,大明的火器造价高昂,质量却是奇差无比。

若是上马了新型的燧发枪,这些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办?那些生产火绳的,在采购火绳中吃回扣的必然都是燧发枪问世之路上的重重阻力。

第三个原因则是那些官吏们的懒政,为了图自己省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本能地对新生事物持有排斥的态度。

更何况如今火枪质量奇差,屡屡炸膛,前线士卒本来就不愿意用,那又有何必要将其改进?

结果就是毕懋康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燧发枪,居然找不到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