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点头道:“他会的,他比太子更加明白,机不可失的道理。而且他这次折了一个弟弟,自己都差点陷进去后,自然憋了口气。关键的是,他会认为,他有责任代太子来把关这件事。”
“他可以参与进来,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这个是必须的!”徐玄玉保持原则不变,“届时,事态就由我和张柬之大人,加上叔父你三个人把控,难以抉择的就二对一,少数服从多数!”
“可以,关键时刻我会支持你的决定,我习惯用人不疑。”李旦这话无疑就是告诉徐玄玉,徐玄玉会成为事态真正的主导者。就三票,李旦一直支持玄玉的话,那不就是徐玄玉做主么?
事实上,类似的话张柬之也说了,说得更加坚决。
“连狄公都愿意将大唐复辟的未来交到你手上,我又如何不愿意呢?徐县伯尽管放手安排,我无条件支持你的决定!”
跟李旦会面后,将说服崔玄喡的事交给了李旦,徐玄玉就回到怀玉宅,静待时机。
徐玄玉推演得没有错。
仿佛应了那句俗话,老人怕过年!
即便是再次听从赤松子的建议,再次搬回洛阳疗养,武曌的身体依然每况愈下。
大年三十晚上,给武曌请安的年例,都因为武曌身体太糟糕而取消了。
徐玄玉果断地将所有联合行动的人召集在了一起,商量大事。
与会的有徐玄玉既定的几个核心人物,明面上的总指挥是张柬之,崔玄喡挂了个有名无实的副指挥,谁让他的职位在那呢?
然后搭配的是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
敬晖是任右羽林将军,而桓彦范是任左羽林将军,他们作为军方的代表,是狄仁杰早早就布下的局,一直是坚定支持李氏皇族的代表。
这个袁恕己的职务相对而言,就不高,只是司刑少卿,但他是相王府的老资格了,他长期担任相王府司马,深受相王的信任。此次武曌病重,李旦带着儿子们和芒落都去探望武曌,不给二张留下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