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缙率领的船队几乎都是小船,海上也抗不了大风浪,不过幸好现在是冬季,再强劲的北风到了海上,也掀不起大浪,船只虽然没有颠覆,可太过颠簸的小船,还是把一些体质稍差的牛马颠簸致死。
新来的大批牛马,直接被迁往南边的马场恢复,估计要好几个月时间,等到开春,它们才能适应南方的生活,慢慢恢复。
北方是如何安排的,杨丛义没有过问,从钦岛离开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北方回易事务全权交给他了,留下哪些人,具体怎么做,由沈缙自己做主,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他一直以来的表现,绝对值得信任。
从益都府几家酒楼收回来的十几万贯利润,沈缙如数上缴,但杨丛义只收了十万贯,剩下的由他自己支用。
北方四岛还有那么多人,还得用钱粮来维护,辽阳府肯定也要派人留守,所需钱款不在少数,而这些费用不可能出现在回易处的账目上,一旦有好事者心存嫉妒,安他们一个私通敌国的罪名,可够他们喝一壶的。
北上交易之事,是杨丛义、陆游、沈缙三人的决定,一旦出事,三人担责,可钦岛那等地方金人都不去,哪会有大宋官员没事跑到那不毛之地去。
船队在北方的交易离大宋实在太远,离金国都城燕京也很遥远,等半年后交易的消息传到燕京,能不能被大宋使节知道都是问题,就算大宋使节有幸听到北方出现西洋货物交易的事情,怀疑是有大宋商贾私自北上,有心追究,一来二去,估计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了,想查也无从查起,何况能跟金国私下交易的商贾,哪个不是背景深厚,即使听到些许风声也不敢得罪。
出过海的三人都知道,一旦船队出海,离岸五十里,任谁都辨别不清船队来历,回易处船队北上,几乎不会有任何风险,南方官员不知道他们北上,登州、辰州、辽阳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几乎都把他们当做金国的汉人商贾。总之,船队在北方的交易是完全脱离大宋朝廷控制的,纵使好不容易听到些只言片语,也无从追究,无从查起,毕竟登州到大宋还有数千里。
沈缙明白杨丛义的意思,便没有推脱,将几万贯钱留在手里,这也就意味着,回易船队在北方的交易就有他完全接手。
北方留下的人不多,他们只需要定期向益都府几家酒楼供货,照看好那四个岛屿就行,至于酒楼的利润收取,沈缙交给了一名心腹,每隔三个月就把收到的利润送回流求。
短期内他也不会北上了,要么回临安,要么在流求。
杨丛义给他的建议是留在流求,明年船队出海的规模要缩减,而朝廷所要求的利润还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去年船队才将一百多船货销往天竺和塞尔柱地区,那么大体量的货物,没有三五年时间,很难消耗完,明天再去,很可能赚不回多少钱,所以回易路线和最终目的都要调整,天竺和塞尔柱最好都不去,船队南下之后直接往西走,去到比塞尔柱更远的地方,只有这样,大宋的货物才能持续卖上高价,换回更有价值的东西。
走的更远风险也更大,船要更大更好,人也要进一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