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论定回易

大宋燕王 战国萧烟 1708 字 6个月前

近侍道:“官家既然有心,便让公卿们议一议就是了,若真可行,便派人出海一趟去看看。”

赵构道:“不妥,农耕乃国之所重,满朝公卿,未曾听说有谁懂得回易,更不用说去南洋,去极西之地。去年安南前来觐见,进献的大象还在御园养着,听闻从安南到临安他们走了一年,路途艰难,满朝公卿别说去安南,连问都不想多问一句。安南以前还属中原统属,太祖太宗一心为收复燕云,无心南顾,安南也已独立称国。回易之事知会公卿,怕是多有阻扰。”

近侍道:“官家说的是,中原地大物博,想那南方烟瘴蛮荒,应该也没有多少财富,况且路途遥远,出海一趟花费也应该不小,公卿们不解官家之忧,不支持也正常。”

赵构又想了想:“你去私下打探一下,回易是否真能赚钱,若能赚钱,便出海一趟。”

近侍应一声“是”。

赵构又道:“这两个在策论辩议中,建议远洋回易的学子未署姓名来历,你也打探也一下,找到他们。”

近侍问道:“府库不丰,四人辩议这场吗?”

赵构道:“对就是这场,四人辩议,两人有姓名,太学生秦淼,太学生沈缙,另外两人却只写了学子甲,学子乙,找到他们,或有用处。”

近侍道:“是,官家。我明天一早亲自去办。”

赵构道:“嗯,暂时不要透露风声。”

近侍道:“官家放心,我会小心的。”

十日之后。

福宁殿内。

赵构与近侍,俱在红炉旁。

近侍在一旁道:“官家,时间仓促,回易之事,我打听到一些消息,泉州海港每年出海的海船不少,多去高丽和倭国,来去一趟少则三月,多则半年,丝绸瓷器茶叶都是畅销货,连笔墨纸砚和书籍,在那边都能卖不少钱,倭国高丽多白银,那里也有名贵药材和奇珍,一艘商船回来一趟,所赚钱财不下十万贯,一般去回易,商船不会少于十艘,一趟确能赚钱百万贯。去南洋安南等地的也有,但路途较远,必须要在冬季顺风南下,来年夏天顺风回来才行,错过了季节,不好南下,也不好回来,但出去一趟,赚的更多。”

赵构道:“看来那篇策议所言不差,一艘船去趟倭国和高丽,三五个月就能赚取十万贯,去南洋或更远的地方,赚的会肯定会更多,一艘船赚几十万贯都有可能,这么看来,一百艘船出海一趟赚取几千万贯,应该是没问题。既然田亩清丈不出多大的成效,那就试试回易吧。出海一趟,花费几何?”

近侍道:“一艘两千料大船,要满载瓷器丝绸等货物,花费不少于五万贯,还有更大的船,三千料四千料,不过这种船用处不大,很少建造。去倭国高丽一趟,人员花费也不少,两千料大船搭载两百人左右,一来一去,费用也在两三千贯。如果去南洋等远处,人员花费会更高一些。要是百艘海船一起出海,花费当不低于六百万贯。”

赵构沉默一会儿,才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快是十多个州府全年的赋税收入。”

近侍道:“我觉得第一次去南洋做回易,没有必要出动百艘海船,至多五十艘就好了,先赚点钱回来,要是回易真的好做,下次再派一百艘海船不迟。”

赵构笑道:“你说的对,钱花多了,就有人反对,那就五十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