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来了……

这个年啊,用方淮心在北大荒刚刚学会的一句方言来说,那就过得细碎细碎的。

方南国终于能下床散步,饮食也逐渐恢复的时候,元霄节都过去了。什么年啊,节的,等到有心情关注一下生活的时候,早都成了过去式了。

早在母女俩个刚刚到拖拉机厂的时候,赵场长和李场长就都打过来电话,拜年,也是慰问,还都说了,不用急着回去。

胡魁来电话还特意说了,让黄芪别担心,林场里的医务室他已经能应付了。

方淮运还是又跑过来一趟,在路上折腾了一个星,来了就待了三天,又匆匆忙忙的往回赶。盐场子里成立了革委会,上面又派了领导,管得严得很,还特别仇视“有产”阶级,他现在的家庭,父亲是大西北某拖拉机厂工程师,母亲北大荒林场场医,大哥军人,二哥厂医,妹妹是知青,这才能在领导跟前有个腾挪的机会。请下来几天假的。

方淮元他们部队上戒备了,一个人都不准走,他连打个电话的机会都没有。只在出发之前来了一个电报而已。

方淮清也来不了,大冬天的,两个孩子不敢往出抱。

这些都是没办法的事情。方南国也都很理解。

方淮心在拖拉机厂待的时间长了,就琢磨着呢,也不能这么干待着呀,总得做点儿什么。

她就在厂子里转。

转悠得时间长了,还真就让她发现了机会。

这干什么的厂子,什么东西就富余。这拖拉机厂,拖拉机那就有富余的。最富余的,还是拖拉机零件。

这东西农场缺啊,有多少都带嫌弃多的。这要是多弄点儿零散部件回去,说不定还能拼凑出来整车呢。

她就先给京城打电报,找林援,罗玄跟慕易在劳改农场陪着慕老爷子呢,出了正月就直接回东北了。就只能找到林援了,他还没往回走呢,问他们两个,有零件的话能不能拼出来整车。

“从无到有肯定是不行,但要是能弄到报弃的车,在那个基础上翻新,应该能行。”林援还是靠谱的,没有大包大揽,觉得自己能上天。说的还是比较实际的。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机修,电工都是业余自学的。罗玄跟他正好相反,主要是电工,机修是业余。

“那就行了。我给场里打电报,咱场长肯定有办法的。”

方淮心又接着跟赵场长发电报,把情况一报告。

赵场长那边儿最快的速度回了信儿,说了,只要她能把机器或者零件弄回来,农场全力支持。要啥支援啥。

那就行了。

方淮心回来就找方南国,问他,能不能找拖拉机厂的领导谈一谈,跟农场以物易物,就换他们的拖拉机车,实在不行,零件也行,不讲数量,也不讲究品类,能换多少换多少。

这也算是给方南国找点儿事干,转移注意力。

行啊,那有啥不行的。拖拉机厂的张厂长来看方工的时候,方南国就那么一提,人家立马就同意了。

拖拉机厂所在的这个县城吧,大西北上呢,山都是穷山,都是石头,它就不长庄稼。到是不缺煤烧,到处都是煤矿,要不然这地方也不会建钢厂,也不会有这么多像是拖拉机厂这些的机械厂。

可光有烧的不行啊,没吃的呀!

人家一听,是北大荒的农场,要他们的车,还能换粮食?

那可这真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有啥不乐意的。

人家就问了,你们能出多少粮食啊?啥粮啊?

“玉米,高梁,面,土豆白菜地瓜都行的。”这些都是农场种得最多的。

“白面我们不求,那玩意儿忒贵,就玉米吧,还有土豆和地瓜。你能给我弄来一百吨,我就给你三辆最新式的拖拉机,零件随便你拉,行不行?”刘厂长在心里合计了一下厂里的家底儿,给出了一个数儿。

“您等我回信儿。”方淮心没法儿直接答应,这买卖太大了,不是她能决定的。

没有半点耽搁,刘厂长一走,她就出来给农场发电报。因为这个事情,赵场长还特意派了人在邮电局守着,只要一接到电报,就给场里打电话。

所以,很快,就来了信儿,同意刘厂长的提议。

一百吨粮食,如果都是玉米的话,得二百多亩地的产量了。要是高梁,产量更底。不过对农场来说,也不是拿不出来,今年还瞒着一千亩的开荒量呢,新开出来的生地产量低点,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量。再加上土豆地瓜那些个,产量高得很,一亩地就几千斤呢。真不是事儿。

可这么多东西,从农场,辗转到拖拉机场,怎么运,这就是大事儿。现如今这个形势,还得做得不引人注目,还得防着万一有人找碴的话,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赵场长的回信儿上就说了,他跟范书记会亲自过来一趟,跟刘厂长详谈。

方淮心把这个意思给刘厂长一回,人家也就开始准备了。接待赵场长跟范书记这个还好说,现在也不兴铺张浪费的,能吃饱,有地方特色就是很好的招待了。主要还是运输,他们这边该准备得也得准备了,能找的关系都得开始找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人家农场安排,那这买卖怕不就得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以后了。

易货的事儿定下了,方淮心就有事儿干了。她就不光在厂房外面瞎转悠了。而是想办法进车间、仓库里面看。啥样的机器好,什么样的零件对农场最有用,得有数儿啊。

两位领导来得很快,出了正月,就该整修机器啥的准备生产了,正是需要机器的时候,他们能不急嘛。这不是,接到电话,一天都没等,赵场长叫上范书记,就往车站赶。细节在火车上慢慢商量就行,好几天的路呢。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林援,是赵场长留了个心眼儿,上车之前跟林援打的电报,林援从京城直接上的车。机修两位领导不懂啊,不能瞎弄,就带个专业人士来。

方淮心一想,就找方南国。

“爸,你有没有关系,能跟劳改农场那边儿联系上的啊?得让罗玄跟慕易过来,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行,我这就去打电话。”又不是想要怎么地,就找个人,这样的事情,对于方南国来说,还是很容易的。研究所的同事是指望不上的,找学问的,如今都被打倒的,没倒的,不是一心钻营的,就是小心翼翼的活着的。他能找的关系就还是以前的老战友。

“算了,老方,还是我去吧。你的关系都是学术界的,别让人家为难了。”黄芪就出声儿。

“哎,好吧,那还是你打吧。”方南国一想,也是,这时候,他这个圈子的,还是低调吧,可别出来蹦跶再惹人关注了。

黄芪不一样啊。她这样的大夫,那认识的人可就多了去了,只要不过份,她有一些动作,也没人会找她别扭。老中医们都遭了殃,可也得分是谁。黄芪这样的,谁也找她的不是,自然也会有人给她说话的。

父母出面了。方淮心很快就联系到了罗玄,让他带着慕易,来拖拉机场,劳改农场就在隔壁省,两天就能到。林援一个人有关注不到的地方不说,这件事儿是个大事儿,做好了,可是大功一件,罗玄还好点儿,对慕易就是太重要了。他这样儿的,谁愿意粘,总得做出点儿什么,让农场的两位领导愿意接受他吧。

原本罗玄都想了,要是实在不行,就让慕易到江湾屯插队算了。不过那样要动作的更多,江湾屯之前可没有知青。

有了这件事儿就正好了。

慕易懂不懂机修这个不要紧的,他可以突击给他补课嘛。

领导们怎么谈的,方淮心他们这些知青是不知道的,赵场长待了三天就往回返了,范书记却留下了,然后就每天带着林援、罗玄和慕易往车间和仓库里钻。不到饭点儿都不出来。

方淮心参与不了他们的工作,就做后勤,反正方南国的身体也要保养的,顺便了。跟黄芪两个就是琢磨着吃的喝的。做药膳啥的。

方淮远离开京城这一年多,独立行医,也遇到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病例,趁着黄芪还在,也在抓紧时间请教。

身边的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忙碌着,方南国慢慢提也就被这气氛感染了。他原本也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只是阎先生对他有知遇之恩,又待他如亲弟,急怒攻心才吐了血。缓过来也就好了。

又忙了半个月,都二月中旬了。农场的粮食运到了。

赵场长找的军垦,跟军垦领导也不知道是怎么说的,人家帮着找了关系,专门给调了一趟火车,从进步镇直达拖拉机厂不过十里地的中转间,中间不停。这中转站是为了钢厂运煤建的,往常都是往出运车的时候,拖拉机场才会申请一下站台调度。这回倒是用上了。

这边儿车和零件随后也往车上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