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二百五爹(终)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马氏就又开始“哎哟”了,周大生后面的话就没说出来。

“他爹,既然安哥儿有好的去处,就答应魏家老叔吧。”马氏柔声劝道。

这?

“好吧。”周大生做了个艰难的决定,点点头。

看到周大生点头,周万程心里是长出了一口气,希望自己今天这番行动,能洗清和马氏的关系,魏家如今也算是得偿所愿,投桃报李,应该也会帮他说两句话的。

不过他心里也有些纳闷,马氏一个带孩子的二婚寡妇,怎么就能把周大生摆布的团团转的。

“好,爽快。”

于是,当下两方就立了契约,周安过继到魏家,和周家再无干系。周安他娘的五亩陪嫁田也还给周安。当然,魏家也要遵守诺言,供安哥读书。

人证都是现实的,魏家老族长在吃瓜群众里挑了几个认识的,当然,也没有漏掉刚才帮周安说话的李承树,几个证人也都在契书上按了手印。

然后魏家族人跟着周大生去家中取了五亩地契过来,说好了这五亩地是周安的。

“今天多谢各位父老乡亲们帮忙主持公道。我们魏家以后一定善待安哥儿,不负大家的期待。”魏家老族长转着圈地跟吃瓜群众们拱手道谢。

魏家族人也跟着族长拱手道谢。

“解决了就成,解决了就成。”各位吃瓜群众还是挺欣慰的,事情得以圆满的解决,确实也没少了他们的功劳啊。

“周老弟,改天,去我家喝酒,咱们兄弟好好喝上一盅。”魏家族长拍了拍周万程的肩膀,做出一副哥俩好的样子来。不管怎么说,这位后面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啊,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定,一定。”周万程也笑着拉过了魏家族长的胳膊配合了一番,这也是做给来看热闹的人看的,他要是和马氏真有什么,魏家族长能对他这么友好嘛?

魏家老族长这才开开心心的带着族人和地契回了村儿,在村口就看到了一大堆村民在等着。-----------这也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吃瓜群众呢。因为不好意思跟着去看热闹,就只能等二手的了。

看到魏家一行人一脸喜色,他们就知道,老魏家这是打架打赢了。当下就拉着熟识的人打听起来。

魏家人也没含糊,当下就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起当时的战况来。

魏家族长回到家,让儿子叫了周安和刘氏阿若过来。阿若被老族长夫人带着去吃好吃的,老族长跟刘氏和周安讲了下他们在李家佐的经历。

虽然周安只有八岁,但是说话很老成,老族长并不拿他当孩子看,再说,这又是他自己的事儿,总要让他知道事情的经过。

刘氏和周安对望一眼儿,也不知道做什么反应比较好。

魏家是组团气势汹汹而去,就想着先给马氏一个下马威,但也明白,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毕竟,这里面还有五亩田呢,马氏肯定不会轻易放手的。

魏家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吃瓜群众想象力如此丰富,给了个神助攻,搞的周家族长为了自证清白,不得不帮魏家说话,和马氏撇清关系。

事情的发展,真的是出乎意料啊。

要不怎么人们常说,尽人事,听天命呢。

说起来,这也是马氏做事太让人看不上了。

周安又主动说了,准备过继到小舅舅名下,老族长点点头,告诉他明天就带他去祠堂,给写进族谱里。

第二天,老族长着大儿子去镇上买了调料,又着手打了些木板笼屉。

中午,老族长召集了族人,郑重地带着周安进了祠堂,把周安改名魏安,放在阿若的小叔叔名下,记入魏家的族谱。

隔天,刘氏带着魏安去了村里的一家私塾上学。

过了几天,豆腐乳被制了出来。

“还不错。”老族长就着大饼尝了尝,道。

桌上的热锅子也烧开了,周安站起身,把切好的羊肉片和猪肉片放进去,开锅后,又给每个人夹到碗里。

“好好吃哦。”阿若捧着他的小碗,眼睛都亮了。

“嗯,不腻。好吃。”老族长也感慨,没想到肉还有这样的吃法,不禁心潮澎湃,这几乎不用等时间啊,只要锅是开的,下水涮一涮就能吃,味道也是别具一格。看来这位给方子的贵公子确实是费了不少心呐。

“爹,咱们的作坊,明天是不是也该盖起来了?”盖作坊的地儿是现实的,祠堂旁边有两亩地,都是他们族里的。作坊一直没开工,是想着看一下豆腐乳制作过程,到时候作坊需要怎么样配合布置比较好。

魏家族长笑着点点头。

“晚上,叫大家都过来吧,一块说说这事儿。”

族里要开作坊了!

下下子在大家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对大家来说是好事啊,盖作坊要请人吧,作坊建好了,要用人吧。这挣钱就方便了,离家近,上下工安全,还不用看人脸色,好事啊。

“到时候作坊的出息,有七成会归族里使用,到时候族里会买点族田,也给族里请个先生,供族人读书。大家可有意见?”老族长乐呵呵的问道,自从尝过涮肉之后,对于前路,他也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乐开了花。

行,有什么不行的,又不用大家掏钱,还给大家找了个上工的好去处,作坊挣了钱还用在大家身上,好事儿啊。

至于另外的三成利益哪儿去了,没有哪个不识趣儿的问这个问题。也许是给了提供方子的人,也许是给了出本钱的人,也许是给了哪个官面上的人,但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盖作坊的工钱嘛,族里就不出了。大家可有意见?”老族长又问道。说起来他们父子俩也白忙活了这么久,啥都没得着呢。前期没见着回来的钱,可不就这样。

“没有,没有,咱们乡下,哪家盖房子不是街坊们帮忙吧,也没听说哪家给工钱的,再说,咱们这又是盖族里的作坊。“大家纷纷表态。

“到时候作坊建起来,恐怕一时用不了太多的人,一家先出一个,成不成?”老族长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