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杨门女将(三十一)

宣读完圣旨后,大太监立刻滑跪两步,冲到明华面前,殷勤地扶起了她:“哎呦我的九姑娘,您怎么还跪着,快起来呀。”

杨家众人:……

他们虽骁勇善战,于政治上却是莽直忠厚。无论是先皇还是当今,都更喜欢王太师那等巧言善辩,能甜言蜜语奉承的人,杨家诸人被排挤地多。宫里的太监,都长了一双势力眼,自然也不会去奉承杨家。故而,大太监的这一做派,让他们一时很不习惯。

倒是明华,一品夫人也做过,首相夫人也做过,见过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人,这样谄媚的反而平常,故而十分淡定。

她扶着大太监的手起身,说:“公公客气了。”

汴京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佘太君必须要回京参加庆典,明华身份一下子变了,这些盛事,她也必须要参与。

佘太君便担心,她和明华走了以后,萧太后会趁机发难,攻打幽州城。

杨八妹自信道:“太君,您和九娘尽管放心去,这里我会守好的!”

佘太君看了她一眼:“我自是相信你的,只是你毕竟还年轻,仅有的几次作战经验,还是九娘带着你的……”

大太监闻言,便在边上插话说:“太君,奴来之前,太子殿下曾嘱咐,他已经着人向萧太后与辽国国主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去汴京观礼,即便他们不肯来,辽国的金铃公主也已经在汴京了。听说萧太后一片慈母之心,想必她不会让公主陷入危险的,故而,边疆问题,亦无需太过操心。”

照这么说,这金铃公主,就跟质子没什么差别了。

佘太君还不知金铃公主就是王贵妃,疑惑问道:“现在大宋和辽国的战力是五五分,谁胜谁负,不大战一场尚未可知。萧太后性子高傲要强,这个时候,怎么肯送公主来大宋为质子?”

大太监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是不能说出口,只好陪着笑说:“这国家大事,奴就不清楚了。”

不杀金铃公主,把她变成辽国的质子?这倒是有意思。

明华也知道内情,但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快速收拾了东西,把幽州的防务交给了杨八妹,拜托她坐镇此处。

明华既是圣旨上定下的未来皇后,她的地位与以前就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大太监在这里,格外讲究个“君臣有别”。

比如第二天出行的时候,大太监给明华安排的马车是四匹马的,佘太君的只有两匹马,且行路时,明华的车架,要在佘太君的前面。

这事儿从规矩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总让人觉得别扭。

明华被簇拥着到后门的时候,看了眼马车,就立刻吩咐道:“给我一匹马,我在边上护送太君。”

大太监忙慌张地组织:“这怎么可以……”

明华直接从侍卫手里牵过一匹马,道:“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我为太君护卫,那是尽孝,符合孝道,此事便是传出去,也无可指摘。”

说完,她一个翻身,就英姿飒爽地上了马。

大太监无话可说,只好让人扶着佘太君上了马。

一路奔波,一行人很快就到了京城外。还没到城门口,马蹄奔腾声忽然从前方传来,恍若轰鸣。

“吁……”明华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骑着马的人群由远而近,他们尚在百步之远,明华就认出,他们手中拿地旗帜是“杨”,为首的那人,是杨六郎。

她敲了敲佘太君的马车,待佘太君撩开车帘,探出头来后,她说道:“太君,六哥来接我们了。”

“六郎?”佘太君心里慌了一下:“他怎么出来了?”

之前杨六郎假死,他现在可算是个“死人”啊,怎么能随便出来?这是不要命了吗?

明华心里一琢磨,便觉得是帝君用了法子,把杨六郎从天波府里解放了出来。

杨六郎很快就跑到了他们面前,他兴奋地从马上下来,单膝跪地,冲着佘太君的马车抱拳行礼:“儿子见过太君!”

佘太君忙从马车上下来,扶起他问道:“六郎,你这是……”

杨六郎眉眼飞扬,道:“是太子,太子带着儿子去捉拿王太师等一干逆贼,随后又在圣人面前替儿子请功,圣人便免了儿子的罪过,还让儿子跟着太子殿下办事。”

“王太师居然被太子殿下拿下了?”杨六郎透露的信息太多,佘太君一下子就抓住了最关键的一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六郎扶着佘太君的手,将她送上马车:“这一切太复杂了,我们先回天波府再详谈。”

回了天波府后,杨六郎就将一切托盘而出:“太子殿下发现王太师和王贵妃,还有那个贝蒙多,是辽国安排在大宋的奸细。他带着我,亲自领兵去把他们给拿下了。那贝蒙多是辽国第一高手,非常难对付,我带着二十个好手,才将他拿下。将这三个人拿下后,太子把王太师和贝蒙多关押在天牢,之后他又把太师府改成了公主府,将王贵妃关押在里面,还给辽国发了国书,说会好好照顾王贵妃。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王贵妃竟然是辽国的金铃公主,而贝蒙多,曾经是她的情人。这萧太后也是真狠心,自己女儿,竟然舍得让她做间谍。”

佘太君心情复杂:“是,谁都没想到……”

明华问道:“那越王分太子和圣人禅让一事,又是怎么回事?”

杨六郎摇摇头,说:“这我也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当天,拿下王贵妃后,太子殿下和圣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圣人就立刻下了圣旨,封了殿下为太子,还让司天监挑个最近的好日子,同时举办禅位仪式和登基大典。”

明华又问:“群臣是什么反应?”

杨六郎露出了一个复杂的表情:“就三推三就吧……我瞧着大家都呼喊着让圣人三思,但实际上却雀跃的很。”

大概圣人,是真的很不得人心吧。

明华:……

算了,还是到时候直接去问帝君吧。

转眼就半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里,赵熙几乎天天上天波府拜访,朝里和民间都议论纷纷,宋皇拦了几次都拦不住。

寇准私下里十分担忧,他对八贤王说:“太子殿下如此不羁,法度无法制约他,只怕不是好事。”

八贤王摸了摸胡须,道:“我倒是觉得,他身上有着赵家人许久没有的血性和刚强。他刚强点没事,只要有能牵绊的住他的绳索就行。”

他未来的皇后是杨家人,去了杨九娘,就意味着他手里握住了军队。主强臣弱,手握几十万大军的皇帝,不会受群臣辖制。

对八贤王来说,现任君主,如此懦弱昏庸,简直就是赵家人的耻辱。

大宋国,需要一个强硬的明君。

寇准皱眉:“可这绳索是什么?”

八贤王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指了指天波府的方向:“不是在那里摆着吗?对于她,我是绝对放心的。”

杨九娘的心性他了解,这个姑娘坦荡光明,心怀天下,在幽州这一事上,一个朝堂的男人都没有办法,她却能从萧太后手里抢回幽州城,可见其能力、才智皆举世无双。

有她陪伴在太子身边,他相信,太子不会变成那种刚愎自用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