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后,公主们和下面的阿哥们的婚事也该准备起来了。八月里是三阿哥大婚,十一月是四哥大婚,五哥尚且排到了明年,咱们两个,怎么可能越过兄长成婚?别说汗阿玛不同意,要真这么做了,礼部那些人就该跳起来了。”明华眨巴眨巴眼睛,抚了抚六阿哥紧紧拧在一起的眉头,甜甜道:“六哥,你怎么也有紧张到异想天开的时候啊。”
六阿哥伸手捂住她的眼睛,轻轻叹了口气。
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失态的时候,看来小桃花对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他自己所能想象的程度。
昨日太子大婚,无逸斋给阿哥和公主们放了假,今日却还是要照常上课的。六阿哥将明华送到宫门口,目送她远去后,才转身离开。
明华刚到农场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小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她下了马车,走进了农场。只见农场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一群小孩子在草地上尖叫着跑来跑去。
那群小孩子中,大多都是农场工人的孩子,其中夹杂着五个黑皮肤的孩子,大的大约六七岁的模样,小的才两三岁,由大孩子背在背上,站在一边看着他们玩耍。
那几个黑皮肤的孩子,正是明华从康熙那里要来的两百多个黑人的孩子。经过将近小半年的培训,他们的汉语已经说得十分流利,偶尔还能听到他们在那边叫着“别跑”、“我要抓住你了”。
草地上摊着一块油布,上面坐着一个温柔含笑的女子。明华知道,这个女子叫吴娘,是当初她从李家带出来的女孩之一,原先在善堂帮忙的,后来才调来农庄,做了农庄小孩的启蒙先生。
见着明华,一群小孩忙都停了下来,站成几排,齐齐请安道:“见过格格,请格格安。”
他们都是被教过,格格是这个农场的主人,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心读书识字,他们的父母能够在这里做工赚钱,家里能够吃的起肉了,都是格格给的恩典。恩字当头,忠义为先,他们所有人都要铭记格格的恩德的。
明华蹲下身,见最小的那个孩子脸上长了些肉,便摸了摸他的头,道:“今天有没有好好读书?”
那孩子奶声奶气道:“回格格的话,我今天学了三字经了,先生说我学的很好。”
乖巧的小孩子就是小天使,总是能让人心情愉悦,明华和那些孩子说了几句话,就往书房里去了。
才坐定,凌梅就来汇报工作:“那两百一十六个黑人,都已经在官府上了户籍,如今他们大多都在农场的地里干活。格格,他们的力气真大,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就是每天吃的有些多。”
吃东西的时候狼吞虎咽的,仿佛生怕吃了这一顿就没有下一顿似得。
明华失笑,道:“咱们这儿的工人,吃的多的人也不少,你何必这么关注他们?”
“其他人虽然也吃的多,但是都没有他们那么夸张,”凌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继续说道:“咱们办的防疫站也稳定了,好些附近的村子里的人看病,都来这里。只是格格先前吩咐了,要专为女子设一科,可咱们找不到女大夫,不仅村子里的妇人不愿意来看病,就算是咱们厂子里的女人也不愿意去看病。”
“一个女大夫都找不到吗?”
“倒是有些接生婆,宫里也有学了些医药的医女,但接生婆不符合您的要求,医女咱们也请不出来。还有便是各大医馆,有些大夫的女儿或是亲属也是懂些医理的,但这样的人,日子过得尚且富足,怎么会来咱们这儿做大夫呢?”
这倒也是正常。曹寅和李煦能在江南招到大量女工,是因为那些女工做的是纺织的活计。就算不去工厂,平日在家里,她们也是要纺织绣花,卖给绣坊补贴家用的。干活的内容是重复且传统的,所以也无所谓是在家里做活还是去织造局做活。
而她农庄里招来的那些女工,大多都是贫苦人家的媳妇或是女儿。她们可不是那些深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她们是要和男人一起下地干活的,不然家里就没有粮食吃。那是会饿死人的,对她们来说,且顾不了什么大防不大防,所以是去厂子里干活还是下地,差别并不大。
至于那些医女和懂医理的女子,单从生活和阶层上,和普通贫民就有些不同了,这思想上的枷锁反而比较重,想要让这一批人出门工作,怕是难上加难。
不过,这也不代表她就没了办法。
明华沉吟片刻,对刚刚进门奉茶的忠公公道:“忠叔,你帮我查一查这京城里有多少大夫,懂医理的女子有多少,再帮我去宫里问问,太医院有多少医女。”
招不到人,她就只好去挖汗阿玛的墙角了。
忠公公忍不住想要挠头:那些闺中小姐,查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啊。
待到中午时分,用完午膳休憩之后,三公主忽然从外面进来了。她挥退了伺候的丫鬟,坐到明华躺着的榻边,抿着唇道:“你是不是故意不想叫我见到扎哈和?你看出来了?”
明华起身的动作顿了顿,很快,她十分自然地坐好,靠在两个大大的抱枕上,看着三公主道:“我派他去办别的事儿了。”
三公主沉默片刻,而后抬头,双眸闪亮,期待地看着她:“小明华,你把扎哈和给我吧,我用胡彦和你换。”
胡彦是三公主侍卫队的队长,是个十分能干的年轻人。
明华看着她,就像是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三姐姐,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