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宁的马车,以最快的速度,朝大胤盛京城进发。
等进了大胤境内,每过一个州府郡城,谢锦宁都拿出代表定南王府的御赐蔷薇金牌,面见当地郡守和州牧,哭诉一番自己被齐王派人刺杀一事。
说得可怜兮兮,泪眼婆娑,充分表现出一个离家在外、父亲在边关苦寒之地为国尽忠、自己却遭遇卑鄙小人无耻的谋害和毫无人性的刺杀的小小女孩的弱小、可怜、无助和害怕。
又有从大周带来的大理寺官员,以及大周女皇盖了玺印的亲笔手书作证,这事确凿无疑了。
那些听到谢锦宁哭诉的州牧和郡守,在一脸震惊之余,几乎个个义愤填膺,气愤异常,同情地看着这个定南王府的小郡主。甚至有人当场拍案而起,怒斥齐王府不干人事,太不是东西了。
定南王是大胤的脊梁,是所有大胤百姓的守护神,没有定南王,没准大胤的江山,早已被外虏铁蹄踏碎,百姓没准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尤记二十年前,定南王还没有横空出世的时候,大胤被外虏欺凌的恐惧。
那真是人间悲惨,覆巢之下无完卵。
那个时候大胤重文轻武,空有巨额财富和国力,却无能征善战之将。
军队软弱无力,屡战屡败,连盛京城都被人攻打下来了。
连先帝,都被敌国擒过去当人质。
公主、后妃、王公贵女们,被敌国掳走,成了慰军的奴婢、女昌女支。
满朝的文物大臣,被杀了三分之二,留下听话的三分之一。
若不是大胤的疆域太广阔,敌国一下子吞噬不了,大胤几乎就灭国了。
……
后来,是定南王崛起于军中,带领大胤的军队步步反击,一步步驱除外虏,收复失地。
大胤的百姓才避免了成为亡国奴,免除了外虏的蹂/躏。
而今,日子才刚好一些,这该死的齐王,就要对救大胤于水火的英雄动手吗?
定南王在南疆保家卫国,他的女儿,却遭到齐王这般暗算和对待,还有天理吗?
不行,他们不能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
谢锦宁就这么一路哭诉过来。
结果就是,她一路所过之处的父母官和封疆大吏们,个个八百里加急,上书启奏皇帝,为平安郡主遇刺一事鸣不平,要求严惩凶手。
谢锦宁等人还没走到盛京城,齐王派刺客刺杀平安郡主一事,就几乎在整个大胤传得沸沸扬扬了。
整个盛京城,都拿异样的眼光看着齐王。
上朝时,走在宫道上,都会有大臣暗中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更让他气不顺的时,朝会时,皇长孙姬少白竟然越众而出,弹劾他派人刺杀平安郡主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