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了一部戏,要演一个偏执狂,我设定了很多动作,包括说话的语速、走路的姿势…但就是感觉不到人物!”
“…感受不到人物?”
黄垒也来了兴趣。
“对,那个角色叫路易斯,人物设定有点像欧文华莱士的《不择手段》,都是为了争夺眼球,亲自操刀上阵炮制新闻,杀人越货,无所不为,但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或者说破他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骄傲…”
“你演戏走的是方法派的路子?”
“方法派”最讲究外在表达,即通过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各种辅助行为如道具和布景的移动变换,来帮助观众与演员建立情绪上的联动。
沈明的角色设定就是方法派最常用的方式!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什么派,我都是看书自己学的。”
“我看了你的《余罪》,看了两集,你明明是体验派,你在演《余罪》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代入成了余罪?”
“…那肯定的啊,不代入角色,很多动作我也不好意思做。”
黄垒问了一句:“你既然找不到跟角色之间的共通性,为什么还要接呢?”
“…剧本写得好啊,我从没见过这种一黑到底的剧本,明明是个反派,毫无道德底线,可是编剧却给他安排了好的前程,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我明白你的问题了!”
黄博插嘴:“你没有那种经历,所以,找不到跟人物之间的共通性!”
“…对对对,这是一部美国独立电影,我是中国人,所以,找不到代入感…”
“不止,你演的戏太少了,经验也缺失。”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补课,多看一些相关资料,最快速度了解剧本背景,了解角色背景。”孙红磊给了个建议,顺便说了自己的事:“我拍余则成的时候就这样,你不了解人物,单凭自己想象,构建出来很容易成笑话!”
“对,这是必须的!”
黄垒也很赞同。
“…我下个月就要进组了,现在看资料,来得及吗?”
“那有什么来不及的?只要你想努力,时间这种东西不缺的!”
“…你接的戏叫《夜行者》?”
“对,是一部瞄准颁奖季的作品,我经纪人说了,如果能凭这部戏拿一两个奖项提名,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