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装准备,建业出发的船队,也都是抗风浪较强的双体船,经过加宽、载重,吃水深,行船较为平稳,配备了桨、橹和篙,作为无风时推进和靠泊与启航的手段。
建业的冬天并不是很冷,风却很大。
先期出发的三万余民人、一万余战卒都已经聚集在江边上。皇帝孙皓亲自到了江边,开了御酒,为他们送行。
走的人有乐意的,也有不乐意的。乐意的是那一批已经流离失所,到处流浪到处乞讨的民夫,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征战不休,这样的人有很多。
孙皓已经命人把这样的人收容在一起,给他们安排了限量的粮食,让他们保住了性命。近期先安排了两万农夫,其实还剩下两万。
当然剩下的两万都是老弱妇孺,并不适合远航。
先期出发的两万,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壮男女。他们听说到远方有一大块的大陆,有无尽的土地可以无偿的分给他们,而且可以保证这个地方永远没有战乱。
他们选择相信了官府,都很高兴。
不乐意去的就是另一万人了。这些人有百工、有医者,还有一些三教九流,基本上一个健全社会构成所需要的人都找齐了。
这一部分人,一般来说都生活比较稳定,他们并不想背井离乡,远去万里之外,所以这些人是强制征发的,虽然他们不乐意,但是他们也无从反抗。
毕竟孙皓是一个盛传的暴君,他是杀人不眨眼的,在吴国生活的人,没有人不清楚这一点,他们一点也不敢挑战孙皓的忍耐力。
这些人进行传承,慢慢生息繁衍,若是不出现大的天灾瘟疫,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兴旺繁盛起来,就有希望了……
当然现在觉得这部分人不是全部,如果第一批去的人反馈比较好的话,后面还会大规模的再移民过去。
孙皓站在江边的风中,站在用木头搭起来的高台上,端起酒碗,为这群将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勇士壮行。
孙皓说了一些很豪壮的话,但他的内心是冰凉的、悲伤的。
但凡不是逼到了这个程度,谁愿意去万里之外的不可知之地,寻找一个落脚之处呢……
有一万余精锐战卒,被甲执锐,强弓硬弩的射程之内,所有人都很庄严肃穆的登上了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