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庄严。
自己要怎么渡过自己的军旅生涯。
是像从前刚当兵那会儿想的那样,混三年,然后趁着趁着父母尚未退休,回家安排一份体制内的工作,然后捧着铁饭碗过一辈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直至终老?
又或者像尹显聪和老七罗小明或者自己的老冤家徐兴国那样,以考军校为目标,争做一个职业军人,长期在部队里待下去?
还是像王大嘴那样,要求不高,不上不足比下有余,只等着军改之后转签个士官,争取在部队留下去,努力达到可以分配工作的指定年限,娶个驻地附近发达城市户口的老婆,然后转业留在大城市里?
其实每一个当兵的在部队里奉献之余,都要面对一个后路问题。
人不是神。
兵也不是。
是人就要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社会。
兵不可能永远当下去,迟早都要离开部队面对社会。
所以考虑后路问题谁都在所难免。
庄严算是没有压力的一种。
但没有压力不代表的自己可以不去考虑。
正如在当兵之前,自己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母亲亲自上阵给自己说的那番话,里面富含着中国家庭伦理中的微妙哲理。
“哥哥结婚了,给你是人情,不给你是道理,你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路要走,要有自己的人生要过,凡事还是要看自己,没什么比靠自己更可靠的。”
当时的庄严很不以为然。
现在想想,母亲说的话,是多么的有道理啊!
兵当了一年多了,庄严也不是没有想过这种问题。可是自从抗洪回来之后,尤其是回去看望了在病床上的父亲之后,庄严每当想起这个问题,似乎总有个声音在耻笑自己。
你的军功章都没自己的父亲多,你好意思考虑自己的个人前程了?
你的战友牺牲了,你立功了,你好意思只想着自己的利益?
于是,庄严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境地。
他不好意思去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可是又不能不考虑。正因为矛盾,当了一年多的兵,庄严仍旧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
他做事仍然是随机的,很原始的。
去教导队,完全是咽不下那口气,不服牛大力耻笑自己只能下连队去炊事班养猪。
在教导队拼命闯入尖子比武,也不过是为了拿到一枚奖章,从而证明自己不是只靠抗洪时候的运气,踩着战友的尸体去获得一枚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事的三等功章。
现如今,自己又为了什么吗?
没有目标,人生就没有动力。
当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