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铁岭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5360 字 5个月前

哪知道今天就得到报告,一支高举汉家旗号的大军,已经逼近九原县。

北部帅这才明白过来:这些鲜卑奴根本就是被人驱赶着南下。

虽然五部匈奴的部帅都姓刘,但北部匈奴要与太原郡的左右中南四部,却是有些区别。

匈奴北部的主要部落是休屠部,他们并不是南匈奴,而是属于北匈奴的休屠部。

之所以改姓刘,是因为前汉时,冒顿单于与汉高祖皇帝兄弟相称,故内附之后,自认为与汉家天子同姓。

而被剩下的四部,都是南匈奴。

从匈奴第一次分裂以来,呼韩邪单于先是入汉境请降,后又自请为婿,这才有了王昭君出塞。

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渊源,南匈奴到了后汉,但凡内附,多是自称汉家之婿,常以刘为汉家姓。

激进一些的,像南匈奴右贤王,甚至还自称是后汉度辽将军之后,乃是光武皇帝后裔。

在董卓为祸的时候,南匈奴曾经出兵前往长安洛阳等地,欲救护汉帝。

由此可见,两汉养了两三百年的看门狗,还是很有效果的。

但也就是在救护汉帝的时候,匈奴人亲眼看到了汉家天子的威信被人随意践踏。

不少匈奴儿这才少了敬畏之心,趁天下大乱时,抢掠并州河东之地。

所以曹操把南匈奴放在晋阳南边,却把屠休部放在北边,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显然,就算胡人再怎么无义,但两汉用两百多年所驯服的南匈奴,身上的被汉家烙下的印记,不可能那么轻易消失。

与自称为汉家之婿的南匈奴相比,先被大汉打败,后被强迫内迁的休屠部,对汉家天子却是没有那么多的复杂感情。

而且因为历史上南北匈奴的分裂,出身北匈奴的休屠部,对南匈奴各部,也不会那么亲近。

这些历史原因,就足以让休屠部更容易选择听从曹魏的话。

所以当匈奴北部帅看到汉家大旗时,第一反应不是汉军,而是哪来的贼军?

只是贼军来得有点多,而且速度极快。

从发现敌人到贼人兵临九原,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

当滚滚的铁骑不断逼近九原县时,匈奴北部帅突然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虽然他们仍保留了放牧的生活习惯,但同样也不得不开始学习耕种。

说好听点是半耕半牧,说不好听点,就是不汉不胡。

虽然有九原县城,但他却无法据城而守……

毕竟,这世上哪来善于守城的胡人?

更别说数百年来,匈奴很少有筑城的习惯。

城池?

那是什么东西?

拿来圈牛羊它不香吗?

但种了地的匈奴,又能养出多少控弦之士?

看着匈奴人在九原城下临时拼凑起来的两三千骑军,连鲜卑胡都不如,关将军的嘴角就是微微一翘。

之所以要一路不停,就是为了要打出这个效果,让对手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出准备。

要么被弃城向南边逃去,要么临时拼凑兵力迎战。

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匈奴北部,对魏贼倒是忠心……

正当北部匈奴的北部帅试图以一己之力,阻挡汉军南下的步伐时,才刚出城不久的五千魏军被及时叫回晋阳。

有些莫名其妙的魏军将军得知自己面临的情况后,当即对毕轨建议道:

“使君,晋阳之北,有一山岭,当地人唤之铁岭,乃是从九原县南下晋阳的必经之路。”

“彼处地势险要,左山右沟,数千人守之,数万人不得过。”

“今贼势大,我兵少,况晋阳乃是大城,可谓城大而兵少,此守城之大忌是也!”

“故与其据城而守,不若据山隘拒敌。”

毕轨一听,下意识地就看向李憙。

李憙沉吟,却是看向魏军将军:

“司马将军,据吾所知,铁岭西边,有一河谷,可绕过铁岭直达晋阳。若是蜀虏不强攻铁岭,却绕道河谷,那当如何?”

“这个好办!”魏军将军姓司马,名奂,乃是河内人士,据说与河内的司马家有些关系。

但见他似乎早有准备,回答道,“使君不是已经下令召匈奴儿前来晋阳么?”

“胡儿不会守城,与其让他们驻于城外,不若让他们守在河谷。河谷虽是平地,但却是不甚宽广。”

“蜀虏就算是再厉害,也难以在河谷之地展开,而胡儿人数众多,正好轮番上阵。”

“不求能堵死蜀虏,但求能拖到朝廷派援军前来,便足矣!”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李憙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毕轨却只道他已经同意了,当下连忙拊掌喜道:

“皆道并州表里山河,蜀虏趁吾不意,夺下了雁门又如何,且看他如何破了铁岭这一关。”

当下连忙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