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坑苏娇杨

七零年超级学霸 词酒 1785 字 8个月前

教育部的人万万没想到,苏娇杨在来到京城的头一天晚上,就憋出一个大招来。

国家给毕业生包分配的目的是填充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尽快提升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这并不代表着那些本科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的学生具有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像陈润之老先生、宋忠堂教授、地矿系孙主任这些,哪个不是在国外经过系统学习之后,回国亲自上手搞研究,然后搞了十多年,最后才搞出点名堂来的?

从宋忠堂教授的课题组中就能看出来,很多被宋忠堂教授招进课题组的人一开始都和‘小龙虾’一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抓瞎,等过上两三年,宋忠堂教授就能将他们顺利调.教出师,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小龙虾’就能在课题中独当一面了。

苏娇杨想,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将留校任教的门槛提一提,让那些本科毕业的学生再读个两三年的研究生,等他们独立搞研究的能力都被培养好了,再留校任教,届时他们本身的学术素养已经积淀起来了,在指导学生方面,也就不容易误人子弟。

对比着现在的自己,苏娇杨再看当年刚刚入学国防科大时,她作为助教在化学系行走,那时候是真的青涩啊,学识素养不够,看问题的角度也片面而不专业。

当时就她那半吊子的水平,她还敢下手去编书……真是羞死个人了。

当初她编写的那些书现在依旧很畅销,尤其是补高中知识的那些大学知识读本,如今不仅仅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必买的基础课本,很多高中的老师为了拔高学生的水平,也会对照着那些书来讲一些‘提高课’。

还有就是她当初编写的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苏娇杨原先觉得自个儿编写那些书都编写的相当完美,可现在再看,那完全就是一大本知识点的总结积累。如果是让她现在回头再编那一套书的话,苏娇杨有把握,她还能将书的质量再提一提,将核心知识点再升华一下,争取能够启发到更多的学生。

并不是苏娇杨妄自菲薄,而是事实本就如此,她没有盲目自大,仅此而已。

针对‘研究生培养’这个灵感,苏娇杨憋了一肚子的想法,等晚上回到招待所之后,她好生酝酿了一番,提笔就开始给教育部的领导写建议信。

“谈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世人皆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主要是‘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太少,才会被立为榜样,彪炳千年。学生培养同样如此。”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好的老师,应当以培养出学术水平远超自己的学生为己任,一个好的学生,也应当以超越自己的老师为目标,而实际情况却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超越老师,就如同古人传道一样,第一代人手中可能掌握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道,传到第二代人手中时,就可能变成了百分之六十八,传到第三代人手中时,极有可能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了。”

“纵观国内高等院校,择师要求属实太低。一个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做本科论文都磕磕巴巴,难以统管大局,如何能够教的了学生?如何能够带出更优秀的学生来?放这些自己都没能熟练掌握科研能力的新老师去教育学生,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术水平的整体倒退。”

“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能够稳步发展,我建议增设‘研究生’阶段,借鉴国内的分级制度,将研究生划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此来提高许多科技产业的入行门槛。”

“同时,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利益不变,建议‘研究生’采用带薪读书制度,所有确定要留校任教的老师,需要先进入成熟的课题组,专心做三年学术研究,将自己的学术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来带学生,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我建议,在新教师入职前,安排三年的全职科研。在这三年全职科研的时间里,新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等都不会改变,等于给他们带薪提升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