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娇杨想得挺美,可真到了拿到数据验证发展经济学是否存在问题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想的有多么简单了。
首先,将那两千多组杂乱的数据优化成可以直接代入公式中运用的数据,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哪怕有很多数学系的老师来帮忙,数学系所有参与暑期实习的学生也全都被赶鸭子上架,依旧没能赶在暑假前将工作完成。
苏娇杨现在已经佛系搞科研了,“没完成就没完成吧,反正这个截止日期是我定的,我们推迟到国庆节完成也行。如果国庆节也完成不了的话,就元旦吧,剩下的没什么大活儿了,都是一些扫尾工作,慢慢来。”
真实情况是,她当初给学生们选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图了一时爽,结果真到了指导学生写论文的时候,差点把自己保送火葬场。
她就是一个地地道道搞数学出身的,虽说中途跑去搞了几个月石油,还搞了一年多的发展经济学,但这些项目都是同数学沾亲带故的,需要她下手解决的也全都是数学问题。
可她给本科生指的这些题目不一样,这些题目都是其它院系直接编写好送过来的,哪怕那些院系认为已经把题目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地步,但对于血外行一般的苏娇杨来说,这些题目依旧很难。
自己都不会,怎么给学生指导?
————————————————
搬去新的办公场所后,苏娇杨每天都会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泡泡图书馆,看一些与她所指导的本科生的论文题目相关的知识,不为成为内行,只为在学生需要她提供指导的时候,她不要掉链子。
至于发展经济学的验证工作,苏娇杨亲自带队验证了几遍,然后就将整个活儿都丢给宋忠堂教授课题组了。
相比起苏娇杨这边顺风顺水的科研进度,宋忠堂教授带领的团队一直都不算顺当,多次改变研究方向,最终才确定了一条‘或许能走通’的路,才摸索着走了几步,结果苏娇杨就说,她已经跑到终点了。
宋忠堂教授足够狠,当场就从原先的课题组中抽调了三分之二的人出来,用于帮助苏娇杨完成发展经济学的论证,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沿着原先的研究思路推进。
万一苏娇杨的研究成果出现了问题呢?总需要给国家一个交代。
苏娇杨知道宋忠堂教授的考量,她没多说什么,只是按部就班地催着手下的本科生赶紧做毕业论文。
用苏娇杨的话来说,甭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我都亲自指导你们,你们一天还不写个一章半章的?
天地良心,一篇论文最长也就五六章,按苏娇杨这种说法,最迟半个月,绝对能完成的妥妥帖帖,可单单是‘了解前人的研究现状’与‘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两件事,跟着苏娇杨做毕业论文的那些学生就做了四个月的时间,从上学期六月到九月底,这些学生总算做出了一个像样的开头。
苏娇杨用一对一的方式指导了大方向之后,就让学生自行摸索去了。
关于发展经济学的验证工作,此时已经尘埃落定,宋忠堂教授派来的人回去了一大半,他们去忙着申请新的项目去做了,剩下的人则是参与到了《国家发展建议编修》这项大任务中。
中央财政拨款那么多,为的可不是让宋忠堂教授提一个理论出来,而是让宋忠堂教授深入细致地研究,为国家指一条阻力最小的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要迎合内在动力,避开外在压力,起到扬长避短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