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徐忠民扒拉扒拉算盘,烧饼肉烧饼一共卖了三百多个,油条四百多根,葱油饼一百多张,包子卖了一百多,豆浆豆腐脑五百多碗,喝!这厉害的,一早上卖了一百多块!

老头儿精神抖擞的很,抽了一支烟卷美滋滋的吸了起来。

因为第一天准备没来得及,炸鸡没能在早上供应,徐桂红将剩下的烧饼热了热,又烧了一大锅鸡蛋汤做早饭,大家吃过饭后,徐红徳收拾卫生,徐桂红和徐桂芳烧热油锅,准备炸鸡。

其实这炸鸡也没太大技术含量,鸡肉是徐忠民一早宰杀的,她腌制好了放在冰柜里了,现在拿出来正好也入味了。

徐桂芳做了两种口味的炸鸡,一种是干炸,一种是挂了鸡蛋面糊再炸的。大家试吃了之后,都表示更爱吃椒盐干炸的。

其实徐桂芳自己也喜欢干炸的,她还喜欢炸好后再撒上点辣椒粉,哎呦,一咬又香又辣刺激得整个口腔麻麻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尽管其他人都表示吃不惯辣椒,但徐桂芳还是很顽强的备了两碗辣椒粉。

中午供应的吃食很简单,就是炸鸡配白馍馍,还有一大盘拌青菜。说实话炸鸡配米饭更好,但现在大米不太好买,若是量少还行,多了连黑市上也没有,价格也太高了。

再说镇上的人吃惯了馍馍,尤其是刚蒸出来的白馍馍,有的人干吃就能吃俩,而且徐桂红蒸的馍馍很好吃,有浓郁麦香味,又大又白又喧腾,嚼起来还很有筋道。

徐忠民收上来的毛鸡是五毛五一斤,收拾成白条鸡一斤成本差不多要七毛钱了,若是只卖炸鸡,一份恐怕没有多少,价格还贵,徐桂芳想到一个办法,她用五香粉腌了不少土豆,一份炸鸡里有三两肉三两土豆,卖八毛钱一份,一个白馍馍和一勺拌青菜都是免费送的。

八毛钱吃一顿午饭,有肉有菜有馍,还不要肉票,其实算起来很实惠的,下午不到两点准备的一百份炸鸡全卖完了。

傍晚,附近的机关单位都下班了,路过海正街铺子的时候,那诱人的炸鸡香味飘出来,蹿腾的人心里痒痒的,有那嘴馋的直接就走进去了,直接花八毛钱买一份套餐,有肉有馍有菜,回家当晚饭正好!

让人没想到的是,晚上比中午卖的还快,一百份炸鸡套餐一个钟头不到就卖完了。

晚上七点多钟,徐红利,张明泉和刘银环也都过来了,徐桂红将剩下的馍馍热了热,对半切开塞了卤肉,又做了一大锅鸡蛋汤,大家吃过晚饭,徐桂芳给大家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是关于新店利润的分成问题。

这新店虽然所有的投资都是她出的,但她本人只要四成的利润,徐忠民两成,徐桂红三成,徐红徳是一成。

徐桂红有些不好意思,新店才开业生意就这么好,三成也太多了。徐红徳更是如此,他以前都是拿固定工资三十块,这一成算下来一天都有十块钱了,一个月都三百了,好吓人哦。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不要那么多。

一旁的徐忠民默默端着茶杯喝茶,不发一言。其实他这会儿美着呢,今天店里一共卖了两百四十块,所有的东西都是他采购的,成本即便是加上房租等等,也就是百分之六十,毛利能有差不多一百块了,那他这就是一天差不多挣了十几块?

海正街那边一天也能分到六七块,加起来就是二十块了,哎呦,这可是他的私房钱!做梦都要笑醒了!

老头儿心里喝了蜜一样的甜,面上却什么也不显,他又摸出一根烟卷,自然,现在早不吸旱烟叶了,都是买一块五一盒的大前门。

徐桂芳很讨厌烟味,她挥了挥手,说道,“爸爸!你别在屋子里抽烟好不好?”

徐忠民好脾气的将刚点上的烟卷熄灭了,还冲二闺女笑了笑,说道,“桂红,红徳,桂芳还小,而且再过几天就要去盛京上大学了,店里主要靠你俩呢,要我说,这分成很公平,有钱大家赚嘛!”

徐桂红和徐红徳这才笑了笑,算是接受了这个方案。

徐红利和张明泉没觉得如何,一旁的刘银环羡慕的不得了,徐红徳比她来的还晚呢,她这里还拿三十块一个月,人家都分成了呢。

大概是受了徐桂芳的影响,徐忠民忽然觉得,他也应该开个小会了,老头儿心里算计了一会儿,说道,“我也给大家开个会吧!”

徐桂红调到这边来后,五金厂那边徐红利负责炸油条,张明泉负责打烧饼,熬豆浆豆腐脑,刘银环主要负责做包子卖包子。

刘银环目光炯炯看着姑父,直到徐忠民说出新的分成方案,她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

徐忠民是这么想的,徐红利是他自己的儿子,还没成家呢,当然没有分成,张明泉豆浆豆腐脑的分成提到五成,打烧饼也有两成,但包子的分成就没有了,包的的两成利润分给刘银环。

这样就比较公平了。

刘银环手足舞蹈了一阵,笑嘻嘻的给徐忠民倒了一碗蜂蜜水。

徐忠民改变了分成,落到他口袋的钱要少一些了,虽然有些心疼,但钱挣多少才算够呢?现在的日子他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

人得知足呢。

刘凤仙思来想去,觉得孩子上大学到底是一件儿大事儿,虽然徐桂芳手里有钱,她还是忍痛从钱匣子里取出一百块,打算给她置办些东西,乡下的集市虽然恢复了,但只怕集上的衣物徐桂芳看不上,就趁着周末,带着徐红强和徐桂香来镇上了。

海正街新店的铺面气派,位置又很显眼,把这三个人惊到了,尤其中午吃的炸鸡饭,徐红强连连惊叫好吃,一口气吃了两大盘。

其实镇上的衣物,徐桂芳也有点看不上眼,不过,刘凤仙难得舍得出血,第二天一大早母女俩就去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