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是徐桂芳的前桌,有天然的优势,赵青青很忙,她和徐桂芳在学习上的沟通就多了一些,大多时候是讨论题目,偶尔讨论学习方法。
其实徐桂芳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专心用心。
李娜不光是高一一班的班花,还是个小吃货,每天各种各样的零嘴儿不离身,她自觉受益良多,对徐桂芳的感谢方式就是送吃的。
不仅限于以前的小饼干,烤馍片或者是奶糖了,比之前高了一个档次,市面上看不到的话梅干,猪肉脯,花生芝麻糖,她这里轻轻松松就带来了,不但分给她,还分给赵青青一些。
赵青青为此也有点紧张,她家条件虽然不算差,但跟李娜家里是不能比的,好多吃食别说拿不出来,都是第一次吃呢,她也有她的办法,赵青青有一只暖水瓶,早上她打一壶水放在徐桂芳床前,这样徐桂芳一起床,就可以用温水洗脸洗手了。
徐桂芳觉得,受了别人的好处,就要为别人做一些事儿。
她从李老师那里要了最近两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本校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花了整个午休的时间仔细研究透了,下了个结论:以李娜和赵青青这次摸底考试的成绩,再提高五十分能过大专线,再提高八十分能过本科线。
当然,这都是她估计出来的。
当然了,具体还要看高考试题的难度,以及其他学生发挥的怎么样,毕竟高考是按人头从成绩高位到低位逐次录取。
李娜听了很有压力,她现在已经不在学校住宿了,寝室条件太差,她觉得再住下去自己都得冻病了,而且那几天学得太狠了,实在是累得够呛。
赵青却是难掩激动。
不怕有差距,就怕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她和大学本科之间,差了八十分,那和重点大学,估计差了一百多分。
高考还有整整一个学期呢,她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也要提高这一百多分!
谁都不知道,普通生赵青青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上省重点大学。
赵青青最喜欢的动物是只活在神话里的凤凰,她也希望自己像一只凤凰展翅高飞,飞出这穷山窝,再也不回来。
徐桂芳这一手儿很有用,赵青青比以前高更用功了,班里同学谁和她说话超过两分钟,她就自动给屏蔽了。
李娜倒没有那么夸张,但她让父亲托人找了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专门给她补习数学和化学。
生活总算恢复了正常的轨道,徐桂芳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有条不紊的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因为班里一部分同学在赵青青和马玉国的带动下,学习格外认真刻苦。
相比较而言,徐桂芳似乎没什么变化。渐渐地,大家又都认为,徐桂芳还是和以前一样,她是天生的聪明学生,学啥一学就会,根本不需要用功。
他们不知道的是,徐桂芳看书速度快,刷题速度也快,实际上学习的量一点都不少,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多得多。
到了高三,所有的课本都学完了,各科老师上课都是带着大家将所学的支持融合贯通,前后串联起来。
下课后让学生们练习的办法也不再是留作业,而是做卷子。
不管什么年代的高考,题海战术都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有效的。
学校弄来了县中的测试卷子,用棕色的草纸印刷了,现在各科老师一上课,开讲之前都是先发一套卷子再说。
不但如此,各科老师也开始了抢时间大赛,白天不能拖堂,就开始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了,下午的自习课被占用了,那么还有晚自习。
这种情况下,还每天一套卷子,很多学生根本完不成。
徐桂芳也觉得时间紧张,她早上开始六点钟起床了,比之前提前了半个小时,先在寝室把昨天学到的自己当时觉得有点模糊的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一遍,通常十来分钟就够了,然后洗漱完去教室参加早读,这个时候,教室里通常已经坐满人了。
再也不肯为了一口好吃的去大哥徐红利那里,现在他们赁的院子在胡家村,比之前的木屋离学校远得多,一个来回整个午休的时间都浪费掉了。
她都是在教室吃完饭,一分也不敢耽误的开始刷题。
但也许是她帮助赵青青提高成绩的事情留给别人的印象太过深刻了,徐桂芳发现,班里的同学比起以前来,更加主动的跟她打招呼了。
她也不像以前那么高冷,若有同学请教,也是会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耐心讲解的。
在同学们看来,徐桂芳的状态很好,不用太费力气,成绩就碾压式的遥遥领先,看来人家就是天生的聪明。
无意间恢复人设的徐桂芳擦了一把冷汗,继续埋头刷题。
不知不觉中日子过得飞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学校正式放寒假了。
徐桂芳将自己的铺盖卷装进编织袋,用绳子捆好背在肩上,手里还提着一个圆鼓鼓的手提袋,里面是换洗的衣服,书本,和学校发下来的一大摞卷子。
赵青青和她差不多,背着铺盖卷,提着大包,另外一只手还提着空暖水瓶。
学校放假,暖水瓶放在寝室不安全。
徐桂芳和赵青青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胡家村。
自从徐红利搬来这里,徐桂芳只在搬来的当天来过一次。
此刻是中午十二点半,想必徐红利应该在家,徐桂芳上前推开门,一进院子就喊道,“哥,姐,我放假了!”
徐桂红从屋子里出来了,笑着说道,“桂芳,大姐猜你这两天好放假了!快,青青也进来,你俩还没吃饭了吧,马上就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