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是她太急着收回租地的成本了,所以才这么不计后果的浪费稻种。只可惜了那些稻种啊!至少得有几十斤!”周氏也站在人群中煽风点火道。
一时间,群众都是一片嘲笑之声。
里正也觉得这事不可能,叹气道:“既然你都种下去了,我也不多说了,就等着看!只是你这买布的银子怕也都白花了。”
郑秀儿也担心的说不出话来。这种都种下去了,而全都发芽了,总不可能再一粒一粒的拾起来。
“清欢妹子,要是实在不行,你也别灰心,大不了四月的时候再种一次。”
李清欢见自己都这么解释了,也无人相信,她也就不多说了。对于那些人的嘲笑声,她也不以为意。想着,还是等真正种出来了,再用事实说话!
回到家中,天色差不多已经暗了下来。李清欢想着他们三在田里待了一天,别回头又冻感冒了,便切了点生姜,混着红糖煮了姜汤一人喝了一大碗,又洗了一个热水澡,这才开始煮饭吃。
她想着今天里正所说的那番话也不无道理,看来还得想个防水的法子。忙着撒完了稻种,她依旧忙碌在田间,思索着要怎么样才能达到多雨的季节快速走水,干旱的时候又能聚水的法子。
横穿农田中间的一条马路旁边倒是有一条宽阔的溪流,只是离她租的田地有点远。雨水大的时候,要将雨水渡过去肯定慢,而到了干旱的季节,想要渡水灌溉也难。
她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恰巧碰上干旱。那时候每天被钱婆子压着去溪水里拿桶一桶一桶的提水灌溉农田。
然而对于干旱季节,他们哪怕全家老小一起出动,也是杯水车薪,还没有太阳一晒蒸发来的快。到了雨季时,这里各家各户又大多是自扫门前雪,自私的很,不舍不得浪费自己的一点田地出来修沟渠。所以田里水一满,他们就发了疯用瓢舀,用木桶又一桶一桶的挑出去,田里能不涨大水,稻子能不被淹坏吗?
念此,她觉得田间需要一条沟渠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旱季饮水灌溉,她又想到了竹林那处的小溪流。
那水是从山涧来的,而且干旱季节也没见过断流,可见水源很大。如果能用同样的方法挖一条沟渠下来,到了夏秋交替之际,便可直接将泉水引下来,既不费尽,又方便,简直是两全其美。
如果再遇到大的雨势,一条沟渠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她想可以在农田不远的一小块农田里挖一几个小池塘出来。
这样既可以种莲蓬,还可以养鱼,也可以蓄水,还可以在雨势大的时候,让雨水又一个缓冲,不至于直接淹了禾苗。
念此,她特意看了一下哪一条路线适合挖沟渠,然后直接去了里正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里正。毕竟这事她去一家一家的说,肯定没人会听。
里正听闻李清欢的话,对她不由的夸赞有加,只是脸色并没有多少好看。
李清欢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办法以前并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有些人的田地靠山一点,挖沟渠就不必从他家的田里占地方,而那些占了地方的人,心中自然就不乐意。
如此一来,意见难以统一,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