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为难

重生之庶女悠然 瑞者 1144 字 8个月前

当然,这份不可思议,并不是说赵词不好,配不上他杜家嫡女,从身份地位上来说,没什么配不上的,平郡王府虽然是闲散宗室,没什么实权,但历代平郡王都亲近文人,本身不是擅诗词就是擅书画,文章更是写得一流,要不是挂着宗室的名头,绝对称得上儒林名士,举门清贵,要从这上头来论,世族出身的杜家,也就堪堪与平郡王府持平而已,杜家强就强在出了位杜相,掌着实权,而且杜阁老年纪也不老,只要不出意外,他至少还能在朝堂上作为十几年,换了别的人家,就冲这一点,挤破脑袋也得抢到杜家女婿这个身份。

但问题是,平郡王府历来的择媳标准,都不是权贵高宦,平郡王府的子弟,从来都不打算入官场,世世代代都以富贵闲人为终身目标,所以在择媳上,更倾向于那些官位不高不低但家资颇丰、门风清正的官宦人家,又或者是身无官位但却是儒林名流的书香世家,说得直白些,就是当平郡王府的儿媳妇,一个得德行品貌俱佳,一个得有丰厚嫁妆,一个得精于持家理事,像杜微微这样的女孩儿,处处皆符合平郡王府的择媳标准,独有一样,教人迟疑不决,那就是杜相的官位实在太高了,而且眼瞅着没个十几年退不出官场。

杜相在官场里沉浮,身为杜家女婿又怎么脱得开身,只这一点,便教平郡王妃又是可惜,又是不舍,杜微微那女孩儿她是见过几回的,心里不是不爱,只是碍于杜相位高权重,她从来没动过让这个女孩儿成为儿媳妇的心思,春华宴也就是让赵词去应个景儿,给杜家捧个场,平郡王妃连面都没露,这意思其实已经是很明白了。

可眼下杜家居然主动托人来探口风,也由不得她不心动,这么好的姑娘,打着灯笼难寻,错过了,儿子如何不说,她得悔上好多年。

总之,平郡王妃纠结了好几日,也问过平郡王的意思,只是平郡王惯是不理事的,对儿子的亲事也不怎么上心,只道了一句“儿子喜欢就成”,就挥挥衣袖出门去了。

好吧,一家之主都这么说了,平郡王妃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就只好看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意思。

赵词被平郡王妃问得一脸懵然,谁?杜微微?他努力回忆了一下,然后懊恼的发现,虽然在春华宴上见过一面,但是他居然没有记住杜微微长啥样儿,就记得自己恶趣味发作,作弄了裘家的女孩儿。

想到裘家的女孩儿,他就又走神了,觉得牙根痒痒的,恨不得现在就回书房,继续琢磨跟那小姑娘过过招儿的法子。

平郡王妃眼见自己跟儿子说了半天,结果儿子就回给她一个茫然的表情,明显的心不在焉,也是好气又好笑,打从果盘里捡起一颗枣儿,扔在赵词的衣襟上,道:“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我说了半日,嘴都说干了,你就没一句话回我?”

赵词回过神来,赶紧讨好的给平郡王妃斟茶倒水,笑道:“母亲,杜姑娘样样皆好,儿子哪里配得上。”

连脸都没记住的姑娘,怎么当妻子啊,万一哪天回家来,连妻子都认不出,那不成了大笑话。

平郡王妃没好气的瞪他一眼,饮了半盏茶,才道:“你倒有自知之明,晓得人家是个好姑娘,只别说配不配得上,杜家都托了人来探口风,诚意十足,你不将她捧着供着,还要回绝人家,岂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说到底,平郡王妃还是舍不得,杜微微太出色了,这样的好姑娘花落平郡王府,她出去应酬都面上有光,走路生风啊。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找不出回绝的理由,这样的好姑娘都不要,平郡王府这是想上天不成,他赵词再出色,不考科举,不走武途,还不是个白身,就算将来皇帝恩典,赏个爵位下来,那也只是空有食禄没有实权,凭什么就敢拒绝杜相这样的实权重臣。

理由啊,这理由必须得合情合理,拿得出手,说得过去,还不惹恼杜相,不损杜家女的名声。

平郡王妃都要愁死了,这样的理由哪里是说有就能有的,怪儿子太出众,还是怪儿子晚生了两年,要是早生两年,亲事早该定下了,也不必她这会犯愁不是。

赵词见母亲如此犯愁,不由得也跟着愁起来。也是,人家女方都肯舍下脸主动让人来探口风了,没有十足的理由,确实不好一口回绝,总不能说您杜相官高权重,咱家不敢娶你家的女儿吧。

所以赵词挠了两下后脑勺,小心翼翼的出了个馊主意:“要不,儿子多跑几趟花楼?”

传个风流多情的名声出去,就该杜家相不上他了吧。

平郡王妃直接一瞪眼,叱道:“你敢,要是坏了咱们家的门风,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平郡王府只出富贵闲人,不出浪荡子弟多情种子。

赵词:“……”

见儿子根本就没个好主意,平郡王妃忍不住揉了揉额角,叹道:“你那日在春华宴上,就没有相中哪家的小娘子?若有些个意思,我便托人说去,如此也好回了杜家,只说你已经有了相看的人家便是。”

赵词无奈道:“儿子就是去吃喝玩乐的,哪有注意什么小娘子,倒是注意儿子的小娘子颇多,教儿子好生烦恼。”

这样说着,他心里倒是突然浮现出裘怡的小模样儿,那吐舌翻白眼抹脖子装死的动作,着实是让他印象深刻,一经想起,便不由得笑意上涌。

平郡王妃是什么人,知子莫若母啊,她见赵词说着说着,突然就眼中含笑,唇角上翘,便知道这小子的话不能当真听。只是儿子不说,她也不强打听,把赵词轰了走,转头就把当日跟着赵词去春华宴的小厮给叫了来,详问经过,尤其是有没有哪家小娘子跟自家儿子照过面,说过话,或是儿子有没有盯着哪家的小娘子多瞧了几眼。

可怜那小厮并不是个十分仔细的人,哪里有注意到这些,被平郡王妃问得急了,只能干脆从赵词进了杜府大门时说起,凡是他记得的,便仔细说了,记不得的便一带而过,又因没个思路,说得是颠三倒四的,直听得平郡王妃也是一头雾水,全然未有所得,只能丧气的把小厮给打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