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上谷郡之外,广阳国,渔阳郡和涿郡这三个郡的最高主官若是肯勒紧裤腰带,像金珏最初在略阳县做得那样,将起控制区域内所有能够找到的粮食全都集中在一起,在整个寒冬平均分配这些粮食,全民齐心共度难关的话,不但可以养活其境内所有的百姓,而且,还极有可能节省出明年,甚至是今年种植秋粮的种子。
但是,在这个时空里,只有一个金珏,也只有一个穿越者。
而且,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金珏那种敢于破釜沉舟般得罪天下所有世家的胆气,同时,还具备对抗反对势力的能力,因为,在搜集境内所有粮食的过程当中,最有可能得罪的,就是地方世家或者豪强家族们所形成的利益联合体。
最起码,鲜于兄弟和袁熙都不敢得罪其境内幽州本地派势力。更何况,鲜于兄弟自身就是幽州本地人。
也因此,这一次,鲜于银在战后再一次向已经得到他充分信任了的沐笼问计的时候,沐笼也就没有在他的面前,再提什么集中粮食,平均分配来度过建安六年寒冬的‘馊主意’了。
现在,摆在鲜于银,甚至也包括了他的兄长鲜于辅在内,这两兄弟唯一的一个选择,就是立刻加紧速度,加派商队到右北平郡的张海城去,设法从那里,利用海上运输,赶在幽州的寒冬来临之前,从南方尽可能多的购得用以越冬的粮食,以满足自己控制区域内军民整整一个寒冬的消耗。
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隐藏起来的好处——那就是可以瞒住袁绍和围困易京城的淳于琼部。
因为,幽州各郡太守现如今能够从周边购买到粮食的势力,选择已经非常少了。
别看公孙度在辽东称王称霸,但其实,因为辽东相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漫长的冬天,他所控制的区域内所生产的粮食只能做到自给自足,而并不能像刘备或者刘表那样,因为占据了气候非常适宜粮食作物生长的淮南和荆州,在短时间内积攒下大量的粮食。
剩下的,另外一个就是占据了并州和河东的吕布,并州刺史部境内的土地比辽东区域还要贫瘠,但是,因为吕布在境内实施了大规模屯田政策,且因为之前并州境内屡遭战乱的缘故,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即便吕布没有动用武力去主动清除掉并州境内的本地派势力,也少了很多掣肘。
可是,鲜于辅和鲜于银却都知道,要问现在还算是他们的主公袁绍心中最恨之人,排名第一个依然还是公孙瓒,而排在第二位的,也依然还是吕布,若是他们兄弟二人向吕布买粮的事情败露了的话,袁绍真的未必就不会像对待刘和那样对他们。
反而是从张海城那里间接买来的粮食,即便后来被袁绍知晓了,这位小心眼的主公既不会,也不能因此而降罪于他们。
总之是好处多多。
幽州境内能够大量出产的,且能够在南方卖得上价钱的‘土特产’,其实,并不少,比方说,各种毛皮,药材,以及在军事和农业方面都极为重要的牲畜,主要指的就是马匹或者耕牛。在这个时空里,这个时间点上的中原地区或者长江以南地区,别说是一般的战马,就算是普通的驽马,卖到中原去,也能够获得数倍的利益。
鲜于兄弟若是用后两者土特产向刘备交换粮食的话,是非常具有交易价值的,刘备一方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交易的。
不仅是刘备,就算是刚刚才在琅琊郡立足的魏明在收到张松很早就已经传送到他这里的有关幽州缺少越冬消息之后,他也立刻在本郡内立刻展开粮食搜集和海船制造这两项工作,以方便从幽州换得更多的战马。
而在魏明这里,建造船舶其实并不难,一则,在益州的时候,金珏那里虽然并不具备建造大型船舶的地理条件,但是,他还是让替他在大汉境内几乎所有地方搜罗人才的刘山,从江东,徐州和青州尽可能搜罗造船的工匠,同时,他还让到南方任职的吴懿,替他向蛮人购买用于造船的木材。
建造海船所需要的船材,很多要提前晾晒很长的时间。
琅琊郡近海区域,有很多百姓常年以捕鱼为生,因此,招募到足够数量的船员,也并不是难题。
因此,对现在的魏明而言,唯一的、在短时间之内最大的难题并不是造船,反而是如何在短时间之内搜集到足够多的粮食,好与幽州人进行交易。
而现如今,从表面上看来,唯一一个能够提供足够幽州近海的三个郡同时存够越冬粮食的地方军阀,有且只有一个——占据徐州的刘备,不,更准确的说是,现如今占据整个淮南地区的刘备。
到了明年,刘备会正式完成让徐州计划,也就说是,他会正式地将整个徐州除了广陵郡之外,全都‘还给’汉献帝,至于届时,下邳陈家还能不能坐上,且坐稳徐州刺史的位置,那就是汉献帝,曹操和下邳陈氏一族自己的事情了。
这个情报,是幽州方面知道的。
而幽州方面并不知道的是,自从在海西县县城里,陈登见过那几个年轻俊杰,尤其是沮燕之后,他便立即返回到了下邳城,在当夜与自己的父亲陈珪密探过整整一夜之后,这两位陈家最为杰出的人做出了一个关系着整个陈家的大决定——
分家。
陈珪带着他那个受了重伤的幼子,继续留在下邳城,静观其变。
而陈登则率领着家中没有任何牵绊的家丁,以及愿意追随他的族人,立即出发,敢在冬天来临之前,向南赶赴汉中郡。
从这一个决定当中,就不难看出,即便是在经历过广陵郡之败后,即便是在连续失去了两个爱子,即便是最小的儿子也在此战中致残之后,陈珪的心中依然还是没有放弃能够有一天取代刘备,正式成为徐州刺史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