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身为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的侯成被吕布冷落。并不突然。也不是吕布薄情寡信的缘故。实际上。却是因为他自己作死。
吕布三叛当中。相比于宋宪和魏越。侯成是唯一一个与吕布之间关系并不是太亲密的部将。宋宪是吕布的同乡。而魏越是吕布的内亲。
侯成此人喜欢献媚于上。却总是找不到点上。不管原先历史上如何。在这个时空里。有一次。宋宪献酒于吕布。却正好赶上吕布听从金玮和陈宫的建议。暂时在并州施行为期两年的禁酒令。以节省境内的粮食。防止袁绍或者曹操大举出兵进攻并州。
毕竟。并州刺史部。是吕布从袁绍的亲外甥高幹手中夺回来的。
……
此一次。张辽率领他管理的代郡境内所有机动兵力到潘县。因为轲比能部南侵幽州的行动相对比较隐秘。而且。速度极快。故而。他在接到潘县派人送来的求援信之后。并没有来得及向吕布请示。便先出发了。
张辽此举固然有点先斩后奏之嫌。但是。却是一个极好的扩展吕布在幽州境内影响的机会。而且。通过舆图。张辽心里面非常清楚。若是他能够凭借着手中仅有的五千名骑兵。守住潘县。那么。他能够得到的就不止潘县一县之地。还有潘县南部的雊瞀县最终也同样会被纳入到吕布军的管辖。
张辽之所以这么晚才收到鲜卑人入侵的消息。并不是他或者吕布对北方鲜卑人的情报漠不关心。而是因为代郡北面的鲜卑人部落是步度根。这位身份高贵的单于大人自从败给了吕布军之后。便再也没有敢派兵袭扰代郡或者并州刺史部北方的各郡县。
而阎柔虽然之前因为刘和的事情。心中已经对袁绍有了意见。但是。他毕竟还是袁绍的部将。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也只是派人通知幽州境内各郡太守。却没有必要通知张辽。因为。阎柔从乌丸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明确说。轲比能部并不会出兵袭扰代郡。
当然。在出发之前张辽肯定是会立即派人返回晋阳城。通知主公吕布。让他来定夺后续吕布军对待入侵幽州的轲比能部的态度。进而是下一步的行动。
最终的事态的发展。证明张辽此次应对做对了。也赌对了。
面对潘县城外张辽统领的五千精骑兵。最终。轲比能主力部队还是选择了避让。当然。张辽心里面也明白。对方不是怕了他。而是怕了他的主公吕布。
在潘县与县城里的守军形成犄角之势的张辽部。所打出来的旗帜。并不是张辽自己的旗帜。而是吕布本人的旗帜。
单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在这个时空里。吕布在北方游牧民族当中已经形成了不可战胜的、深入人心的形象。
这样的威势。除了吕布。即便是金珏亲自在此也达不到。
得到张辽的传来的情报之后。这一次。吕布不仅没有生张辽擅自做主的气。反而是对张辽的反应和举措大加赞赏。并且。立即下令。让晋阳城里的四元将领立即点齐兵马。太原郡太守司马朗筹措好军粮和运输部队。立即出兵到代郡去。
这四元将领。就是之前提到的。吕布特意留在身边的陈宫。高顺。宋宪和魏续。
其他人见到吕布如此高兴。兴奋。都误以为吕布是因为可以从袁绍控制的幽州再次夺取一部分领土的事情而高兴。可是。只有陈宫一个人明白。吕布这时候终于有仗可以打了。而赶到兴奋。
联合南匈奴人夺回河套地区。换回并州刺史部失陷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所有领土之后。表面上看。吕布军所控制的并州刺史部和河东郡依然是群敌环绕的态势。北方有鲜卑西部单于步度根部落。东面有袁绍。南面有曹操占据的河南尹和张燕占据的河内郡。
但其实。陈宫自己保守估计。最长五年之内。吕布军都无仗可打。最短也有两三年是无仗可打的局面。
为何?
北面。
步度根是鲜卑人。与轲比能不同的是。西部鲜卑人现在还是纯正的游牧民族。依然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打不过。他们自然可以跑。
吕布军有能力击败步度根。却没有能力在漠南地区继续追击。进而是消灭步度根所在的部落。因为。一旦吕布率军在漠南地区穷追步度根的话。轲比能就未必不会趁机出兵解救步度根。而袁绍或者曹操也未必不会趁此机会出兵从吕布手中夺取并州刺史部。
东面。
受连续两次黑山贼之乱的影响。袁绍不但无法在短期之内筹措到可用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粮草。而且。在这两次变乱当中。逐渐失去了对幽州。进而是对整个冀州的控制权。以及他在整个河北地区的声望。而此一次鲜卑人中部和东部部落联手南侵幽州。对袁绍威望的打击就变得更大了。
即便是袁绍麾下的文武大臣有能力解决袁绍军粮食短缺的问题。而且。袁绍也有能力消灭掉在易京城里苟延残喘的公孙瓒。但是。陈宫却知道。最保守的估计。做成这两件事。也要在两三年之后了。而且。这还有一个大前提。金珏在河内郡设立的黑山都督府在此之后。不会再向冀州发动大规模的袭扰作战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身处在并州的陈宫和在河东郡的司马懿却是知道。第二次黑山贼之乱。表面上看来。是黑山贼余孽的总头目张大眼所发动的。但其实。真正在冀州境内造成极大风波的人。却并不是张大眼。而是另外两个人——高览和那个假张良。
至于说奉了徐盛的命令。分兵进入到安平国的董超。他固然是也极大地破坏了安平国境内的大量还未收割的庄稼。以及劫掠走了很多乡间未来得及逃走的壮丁。但是。若是与高览在河间国所造成的影响相比。还是差了很远。甚至。比起郑度在魏郡的作为都略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