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文家人都视财如命,舍不得抛弃现有的财产逃离县城。而是因为有大约一半以上在文家能够做主的文家族人心里面都知道,若是舍弃了城内的产业,逃到城外庄园里的文家人,肯定会死得更加难看。
原来,与文安县本地其他世家或者豪强家族不同的是,文家虽然整个文安县最大的本地世家,但是,也许是在文安县称雄的时间长了,一直都没有一个敢在文安县公然站出来挑战文家这个地位的,再加上东汉建立之后,文家历任家主继承人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光顾着之乎者也,包暖思yin欲了。
故而,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靠着儒学世家的身份,文家在文安县的第一大本地世家的地位倒是越来越稳固,但是,文家却并没有像其他世家那样,用家族积聚起来的财富,在县城之外,建造起足够庇护整个家族的坚固庄园。
全天下各州郡县境内的世家当中,唯一一个能够与文安县文家相‘颦美’的,唯有洛阳伏家,也就是现在汉献帝的皇后伏氏所在的家族。
但是,这两个家族唯一一个相似的地方,也仅仅只在家族不在城外修建坚固庄园这一点上,剩下的,文安县文家,与洛阳城伏家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同样是都是儒学传家,伏家的子弟都是坚守道德的君子,而且,其中有才能都会广开书院,在家中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反观文家,家中的子弟虽然也都读诗书,但是,一个一个在酒色财气方面花费的精力反而要更多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文家在东汉时期不但没有太出名的儒者,而且,文家还对自己家族掌握的文化知识一直都敝帚自珍,除了自己家族当中的子侄之外,不会收任何的外姓人作为徒弟。
如此,不得民心,不得地方士人之心的一个地方第一大家族,在高龙这个糙汉子看来,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
就在文家掌权的男人们游移不定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高龙派来负责抓捕文家家主的那个副将不仅非常能干,而且,他执行任务时的速度也非常快,在文家人还没有在议事厅里就如何应对即将要面临的危机达成一直之前,他便率兵攻破了文家在城内宅院的大门,攻入了文家。
之后的事情,就不详细描述了。
在金珏的要求下,不管是已经离任的魏明,还是新上任的黑山都督徐盛,在麾下将士每次出征之前,都会反复强调军队的纪律问题,但是,有一点要详细说明的是,金珏所制定的军纪,只针对的是普通民众,并不包括地方世家或者豪强家族。
故而,高龙的部下如何在文家的宅院里烧杀掳掠,都不算是犯了黑山都督府的军规,关于这一点,金珏麾下有人对他制定的这个军规诟病不已,有人却对其奉为箴言。
而高览就是将金珏所制定的军队奉为箴言的将领其中之一。
按理说,高览原本也是冀州境内本地世家的代表之一,也是权利既得利益者之一,本不应该憎恨与他是同一阶层的人或者家族才是,但是,别忘了,高览不管当初他在袁绍军中的地位再如何煊赫,他始终都是武将,以审配为首的那些冀州本地儒者世家家族始终都看不起高览这样的武人。
文武矛盾自古有之!
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文人集团中,随着军师这个十分特殊的职业的出现,哪怕在混战时期,文人在各个军阀势力当中的地位始终都没有被武人所超越,这与这个历史时期前后的王朝建立初期,王朝建立者麾下文低武高的现象是完全不同的。
处理了文家,高龙也在文家的宅院里一次性起获了大量的粮食和财富,百年的家族所积聚的财富又岂是等闲,单单只是粮食一项就远超他在官府库房里所查抄的重量。
只不过,探马将邻郡太守沮授已经出兵平定了河间国东部东平舒县的消息,在此情况下,高龙便不得不临时施行高览制定的临时措施——将他们在县府库,以及敢于反抗的地方世家家族家中查抄到的粮食和铜钱,以及其他一些带不走的财物,全都一次性无偿分发给不愿意跟着他们一同离开的贫苦百姓。
而这就正好成为了沮授派人来‘解救’文安县的武将差一点就引发文安县再次发生大暴动的诱因。
沮授派来收复文安县的将领,名叫王平,此人虽然出身于平民,善于治军,一步步从渤海郡郡兵成长为渤海郡渤海县守军当中的一个小屯长,而他正是因为身上没有世家子弟的气息,以及没有渤海郡地方世家有所牵连,这才被沮授提拔成军中的别部司马的。
前文提到过,在两汉时期的军事体制当中,别部司马在军中虽然依然还是一个不入流的军事小官,但是,此官职却是有单独领兵作战权利官职当中的最低官职。
论看人用人的人鉴能力,沮授尽管与金珏和荀彧相去甚远,但是,在冀州文官体系当中,他却依然还是数一数二的。
只是,这一次,沮授却在王平的身上看走了眼。
王平的背后其实一直都有世家暗中在支持,只不过,这个家族在渤海郡中的世家排名并不高,而且,权力也不是太强,当代家族之所以要在军中发展势力,仅仅只是为了自保。
实际上,这王平就是个伪君子,他在渤海县守军担任屯长的时候,的确是没有盘剥他麾下的士兵,但是,那却是因为暗中有家族势力在暗中支持他。
一旦被沮授看中,并被选拔为别部司马之后,他便开始逐渐暴露出他骨子里的本性——贪婪。
喝兵血,王平暂且还不敢,因为他比其他一些将领还要理智一些,冀州这些年,即便是正规军士兵的待遇也并不高,更遑论一直都处于二线军队的各郡国县县城的守军,唯一的收入来源——粮饷就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