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这是后世用来形容华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农民起义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解释。
但是,这句话一般也只能在比较极端情况下,才会真正在民间出现。
宁为乱世犬,不做离乱人。
这才是华夏普通百姓一般生活状态下的最真实写照。
只要不遇到灾害连年,只要不遇到张家三兄弟那样的野心家,亦或者只要不遇到秦二世或者隋炀帝那样的昏庸无能,或者荒淫无度的君主,百姓们发动大起义的概率实际上是相当之小的。
反而像是高阳县境内的那样的强盗团,才是各地可能会出现的活不下去的百姓的真实体现。
因此,哪怕辛评上任后,除了易县之后,河间国境内其他各个属县新上任的主官如何贪赃枉法,无节制的征收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百姓们但凡能够活下去,也很少会有人敢真得向陈胜吴广那样,揭竿起义,起兵反抗官府。
不过,高览所部黑山贼的出现,贪官周扒皮和妻弟县尉的死,以及那股已经被高览轻松消灭了的,以往屡次被官府征剿却屡屡能够逃脱的强盗团,这三个消息的出现,就如同黑夜里的一点明亮的星火,开始在河间国境内那些被压迫的百姓们的心中被逐渐点亮。
故而,高览所选拔的两个正式别部司马和四个紧急被选拔出来的临时别部司马,各自率领三百名士兵,来到高览制定的第二计划当中新选定的六个目标县的县城之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鄚县等六县县城的城门无一例外,几乎都会在同一时间被人从内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