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华夏的情况这里就不说了,
唐朝贞观之治的情况,其中就有不少后世之人为所谓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涂脂抹粉般在史书上为其歌功颂德。
说回粮食价格,现在益州境内粮食的价格,相对于金珏在出兵夺取益州之前,也就是刘焉父子掌控益州之前,的确是有些高了,据悉,刘璋在位的这几年,因为益州境内少战乱的缘故,即便是不少南阳郡、关中三辅和凉州境内的百姓纷纷为了躲避战乱而涌入到益州境内,最终也是只将粮价刺激涨到了30文钱左右。
比金珏主政后的粮价低了将近二十文。
不过,有一点不同,却是益州境内本地或者近十年外地迁徙到此地的百姓们感受最深。
在金珏控制益州三巴三蜀六郡之地后,六郡境内,四季粮食的价格居然是近乎于恒定的,基本上被金珏强力压到了五十文上下的水平。
事实上,在古代华夏,若仅仅只是在一州之地想要维持四季粮价的稳定,想要做到,并不是太困难,但是,作为统治者的州刺史或者州牧,却很少会有人去做。因为,主政者其实心里面都非常清楚,自从先秦春秋战国,官府允许私人可以保有或者买卖土地之后,除了一州州治之外,譬如成都城,粮食的价格基本上都被地方上的地主和大的粮商所掌控。
而大的粮商一般自己也都是大的地主。
四季粮食价格的高低,受影响的受众也并不完全一样。
对于各郡县城池里那些并不依靠土地维生的士人和工匠而言,当然是粮食价格越低越好,四季更迭粮食价格变化对他们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但是,对于那些一辈子都依靠土地维生的农民而言,粮价在四季变化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可就非常之大了。
首先,夏秋两季,尤其是夏收或者秋收之前,粮食价格都会有一个极大的波动,未收获粮食之前,一般粮食的价格都会长得非常高,因为,那个时候,即便是农民家中都未必有存粮,所谓青黄不接之时,指的就是夏收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