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没有重点的防御措施,对于守城一方而言,在城内自有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显然是一个昏招。
当张龙部的井阑部署到位,军中挑出来的五十名弓箭手分成两排站立在井阑最顶上的平台之后,杜袭负责把守的西鄂县被攻破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一、二,放!”在弓箭手屯长的号令下,五十名弓箭手全都战战兢兢地分成了两排,前后各二十五人,前后错开空间,站在井阑的平台上,将箭矢搭在了弓弦上,当屯长口中喊出‘放’字的时候,前排弓箭手们箭头斜向上大约十度角,将弓箭射向了城墙之上。
紧接着,前排射完箭矢的弓箭手们慢慢退后一步,而后排的弓箭手则跨前一步,按照前排弓箭手射箭的方式,瞬间将箭矢也射到了对面的城墙上。
在前排后退,后排前进的过程中,有十几个弓箭手撞在了一起。
没办方,这些南阳籍的弓箭手们毕竟到魏延和傅彤的手中时间太短,他们虽然已经经历过在井阑上像现在这样的试验性战斗,但是,因为时间短,训练的次数实在是太少,而且,这里是几米高井阑上的平台,再加上现在又是深夜,士兵们彼此之间会出现失误,实属正常现象。
这是很粗糙的二段击,金珏‘发明’,其实,若是金珏有心的话,他还可以教会那些黄巾军精锐们更为先进的三段击,但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这个念头暂时搁置了。
暂时搁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时间始终还是太短,金珏进攻的步伐一直比他自己制定的计划都要快得多,这让他一直不能安下心来,好好的训练出一支精兵。
第二,二段击战法,甚至是三段击的战法,之所以在华夏战场上一直没有被应用,并不是这两种战法很难,仅仅只是没有人想到而已。
大家都是利用弓箭手射出的箭雨杀伤对手,而二段击和三段击的真正用途,却是阻止敌军向前进攻,或者阻止敌人在防御工事,比如城墙上组织起有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