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世人根据这个故事,来评定华歆和王朗的品行的优劣。
对于此事的真伪,孙策曾经当成是笑话,问过当事人之一的王朗,可是,王朗对此却只是沉默以对,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
不过,就在此时,民间又流传了一个内容相同,人物却不尽相同的故事。
让之前那个故事变得像是个大笑话似得。
董卓将汉献帝迁离洛阳,迁往关中之际,华歆辞官避祸,他与郑泰等同僚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在路上也遇到一个老人独行。
这个老人想要和他们一起避祸逃难,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同情这个老人,并同意让他跟着他们一起随行。
这个时候,又只有华歆一个人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而我们当中又没有一个人知晓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吗?”
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绝老人,于是就带他同行。
可是,当一行人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却突然不知何故,掉到了井中。这个时候,众人都想抛下他不管。
又只有华歆一个人说道:“既然我们当初选择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
于是,大家只能齐心协力共同将这个老人从井中救了出来。
等一行人逃到安全的地方之后,对于路上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称赞华歆的品德高尚。
这个时候郑泰已经病故,可是,郑泰的弟弟郑浑和幼子郑袤也正好避乱江东,之前,叔侄二人就在华歆的豫章郡。
故此,等到这个故事传到江东的时候,又一次,孙策设宴招待手下的士人,其中就包括了王朗、郑浑和郑袤,孙策故意问起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