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红河谷总是格外美丽,从远处看去,曲折的河湾如同一条红色的珍珠项链挂在群山之间,缭绕的云雾轻轻笼罩住翠树成荫河谷,别有一番世外仙境的意味。
在红河谷的低洼处,一片古香古色的村寨散落于此,整个村落掩隐在高大的槟榔树、枝叶茂密的万年青树芒果树、酸角树、荔枝树以及那些摇曳多姿、迎风摆舞的凤尾竹之中,倍添令人向往的神秘感。
这里,世代居住着一支神秘而独特的族群,叫做“花腰傣”。他们自称是古代傣族南迁的落伍者,是古滇国王室后裔。
花腰傣,在“傣”字前面加“花腰”,顾名思义,一定是因腰部异乎寻常的服饰而得名。的确,这里的傣族姑娘,身穿的雍容华贵,多姿多彩以及具有独特的色彩造型和强烈的视觉美感的服饰,令人叫绝和倾倒。
她们的服饰,由自织自染的青布和色彩缤纷的缨穗、银铃、银泡、银手镯等组成,层层叠叠,浑然天成,达到色、形、态的完美统一。姑娘们穿在身上,华而不俗,悠然得体。其精湛、纤巧、别致,足以堪称绝佳的艺术品,充分显示着花腰傣高超的编织技艺和审美水平。
当然了,这些服饰,是花腰姑娘最隆重的礼服,只有节日和她们认为喜庆的日子才会盛妆打扮,华丽出行。平常日子,她们有自己的日常服装,没那么华丽妖娆的着装打扮。
这个时期,分布在嘎洒、莫沙这些花腰傣主要聚居区依然原汁原味,还没经过充分花腰傣民族文化大开发的洗礼,可没有那么多地方供游客
居住。
祁景焘一次性就要带一千五六百号师生去花腰傣村寨体验生活,就不得不考虑那些村寨的接待能力了。因此,他提前三天就派出先遣队,陪同提前请假的花腰姑娘蒋筱蔷回村寨做准备工作。
当祁景焘带领一千多号师生,分别乘坐七十多辆由各式大巴、中巴、货车、越野车组成的车队出发的时候,那个场面蔚为壮观。
从滇中市区到新平县城的道路还马马虎虎,走的是213国道,翻过最为险要的峨县的化念大山,经过一个叫做大开门河谷岔口,途经新平县新修成的一级公路,抵达新平县城不过两个多小时。
但是,从新平县城到嘎洒乡,蒋筱蔷家那个村寨,还有90多公里的县道要走。这条沿着山谷修建的县道,按照塔区标准来检验的话,只能称得上是乡村机耕路,勉强能容纳两辆大车交错
通行。
幸好,这一路上自然风光秀丽,层层梯田,大片的甘蔗园,饱满的稻谷,金黄的玉米地,绿绿的芭蕉,偶尔现身路边的木瓜树,总是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