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大股东的觉悟

重活不是重生 樱桃洼 1652 字 9个月前

这些年,桦拧县在发展烤烟种植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水果种植经济,给广大山区群众寻找多元化的致富门路。青林镇山区种植的白桔那是果大、汁多、酸甜度适中,农校那些老师认为最适合榨取果汁,生产桔子汁。

滇中果业公司正好需要桔子榨取果汁,理论上双方刚好可以各取所需,很有合作发展的潜力。如果能够直接和镇一级政-府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桔子种植产业,滇中农贸公司就省心省力了。

毕竟,滇中果业公司的生产基地还在建设中,产品还没面市,在外界还没什么知名度。名不正言不顺,想要在一个地方大范围产业化种植桔

子,开发稳定的种植基地不容易。

发展一项大产业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来引导,那些普通村民显然不具备这种气魄和胆识。如果当地政-府的力量适当介入,不论是政策的持续性和发展规模,都不是民间组织自行操办可比拟的。

这里不同于封闭落后的大西村委会,产值规模更大,需要动员的果农更多,投入的资源更大。弄不好,还会动摇当地的烤烟经济结构,变更地方支柱经济发展结构。

刘书记谈性正浓,不清楚这位酒品不错,还挺能聊的南烟集团公司工程师怎么会对桔子那么感兴趣,聊得好好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他避而不谈,总是把话题往桔子种植方面引?桔子有什么好谈的?

刘书记郁闷地干上一杯酒,不由地开启诉苦模式:“祁老师,你别看我们这里好像村村都有人家种植桔子,集镇上,大路边也到处都有人挑

着桔子叫卖,七八毛一公斤,经济实惠。其实,普通村民种植的桔子数量都不多,自产自销而已。

有几个村子发展白桔种植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面积只有两千七八百亩,桔子的销路就成大问题了。依靠那些小商小贩倒买倒卖,根本销售不了多少。我们这里的桔子好吃,但是,没稳定的销路,不敢盲目发展啊。

其实,我们这里那些水利条件有保障的田地还适合种植洋葱,亩产量高达八九千斤。去年种植洋葱的农户运气好啊,赶上洋葱热销。收获季节,那些收购商直接到地里抢着收购,平均价格都在6毛钱一斤,市斤,不是公斤。今年啊,许多村子的农户跟风种植洋葱,那里想到今年洋葱滞销,价格一落千丈,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啰。

我们镇上帮忙组织销售,还免费组织运力,运送过几批到春城和滇中市场去销售。可是,菜市场上零售价也不过3毛钱一斤,辛辛苦苦拉到

大城市批发价还赚不够油钱,得不偿失啊。

今年许多洋葱就留在地里,那个要自己去地里随便挖,哪个糟蹋。你路过应该看见了,田间地头都是洋葱。路过的车子,扔五块钱就能买走一麻袋,五十公斤一袋。那个惨呐。”

“我们彩云菜谱里面很少使用洋葱,在彩云依靠菜市场零食肯定买不上好价钱。洋葱这东西,大部分还是西餐用得多,对出口依赖性比较大。你们镇上有没有成立个什么组织?帮助菜农搞订单农业,找到销路再有计划地组织种植。”祁景焘根本不了解刘书记扯出来的洋葱产业状况,他自己也不喜欢洋葱的味道,只能凭印象和人家刘书记瞎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