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梨好吃,大家都知道,这两年老柏帮我们这里嫁接的也不少了。数量不多,自产自销还没问题。如果大规模发展金花梨种植,就必须
想办法销售出去。说来说去,还是销路问题,如果有销路,发展金花梨种植当然是最好的办法。”李国寿的话语中透着无奈。
“你明天和我一起回去滇中,我带你去找销路。我有个朋友正准备大规模发展果汁加工业,正在五区坝子筹建果汁加工基地。最多再过两年,他们那里就需要大量的优质水果,你们这个金花梨非常适合榨取果汁。你们可以和他们合作,你们也不用再另外找销路了,尽管专心种植水果供应给他们。按照他们的发展规模,每年帮你们消耗几万亩金花梨不在话下,就看你们能不能种出来。”祁景焘大包大揽。
“那就太好了,真能发展几万亩金花梨,我们大西还不富得流油!”李支书大喜,还有这种好事儿?
柏顺康若有所思地看着祁景焘和李支书说道:“老李,种植金花梨不是一朝一夕能有成效的。前期需要一笔大投入作为启动资金,那些村民
根本就没那笔资金进行投入。真有那么容易发展几万亩梨园,我前几年早就动员你们种植果树了。”
祁景焘意味深长地说到:“李支书是位信守承诺的人,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嘛。大西有山有水有人,只要自己愿意发展,可以采取产业联合的模式进行水果业发展。”
“咋个发展?”柏顺康来兴趣了。
“和我们南烟发展一个模式,公司+村集体+农户。”祁景焘胸有成竹地回应。
柏顺康乐了:“哈哈哈,那就要看你那位朋友公司的实力怎么样了。”
李国寿支书明白公司+村集体+农户是什么模式,满脸期盼地盯着祁景焘问道:“祁老师,你那位朋友愿意扶持我们?”
祁景焘微微一笑:“只要你们的村规民约实行有效,他们就愿意扶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