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生就是阿若做好了跟太后死磕的打算之后,太后却先退了一步,软和下来了。先是连着好几天让人到了永寿宫,说是不用去请安,过了几天再去慈安宫,那态度,就好似婆媳之间从未有过这场矛盾一般。
“这几日没叫你们过来,是瞧着天气不大好,哀家又和几位太妃去了太皇太后宫里,就不叫你们白跑一趟了。”太后住慈安宫,太皇太后就一直没挪地方,一直在慈宁宫里住着。
太皇太后说起来这辈子也不是个过得如意的女人。顺治爷在的时候眼里只有董鄂妃,她这个皇后要不是有孝庄文皇后的庇护,还指不定过的什么日子。后来好不容易成了太后,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这些年又陆续送走了孝庄文皇后和先帝,留下她一个老人孤孤单单的,着实算不上命好。
不过老太后平常就是个不常出来的主儿。尤其前些年先帝和四爷刚拿蒙古开刀的时候,也不是没人求到老太后跟前。只不过甭管是谁,都没能进慈宁宫的门,自那以后,慈宁宫就更成了门庭冷落的地方。这回太后怎么会想着突然过去,阿若总觉得哪儿不大对。
阿若自己默默琢磨谁也没说,一点也不知道这回的事儿,太后能让步还是全靠太皇太后出面。太皇太后虽说年纪大了不怎么出慈宁宫,但人好歹是经历了三朝的老人了。自己不聪明,跟在文皇后身边,看也看得够了。
现在太后这些折腾,在太皇太后看来,不过都是没把自己的位子摆清楚,看明白。把人叫过去,老太后也不多说什么,一天下来,只不过是时不时的叫人递个水,再指上个老物件说说来历,左不过都是先帝孝敬过来的。
一连三天这么着,太后就是再蠢也明白意思了。太皇太后只有两个意思,一是虽说大清朝把孝一字看得重,可做长辈的还是得有分寸。要不然把儿子折腾够了,自己也就不剩什么体面了。二就是告诉自己,太后这位子再尊贵,照样还是靠的儿子。太皇太后说是感怀那些好东西都是先帝爷孝顺弄来的,其实就是在拿那些东西敲打自己。
都闹得太皇太后出马的这份上了,太后还能怎么办呢。到底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个老婆子,就不该惹人烦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勾勾10瓶;小卷妈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