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一枝独秀?

以下习俗仅代表邻州地区。大年三十,吃年饭,或者又叫团圆饭,中午吃。大年初一,吃大汤圆,有人喜欢糖馅儿,有人喜欢肉馅儿。大年初二,吃面条,走亲戚。大年初三以后的,就记不太清了。反正就这样到了大年初五,丁升就接到了杨怀谷的电话,说量子雷达团队全线开工,他该下去报到了。“杨院士,这年还没过完呢?”丁升这么多年没过春节,自然是想在家里多呆几天,多陪陪父母和爷爷也是极好的。“我们过春节,外国人可不过,再拖个几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可就跑前面去了,差不多就得了。”科技竞备,争分夺秒。事关重大,轻重有序,杨怀谷这话有理有据,丁升就算不走,估计家里的父母和爷爷也要撵他走了。模拟量子计算机的任务在年前已经完成,临时组建的计算机团队也就解散了,丁升到了渝州直接去了机应实验室。有了新设备的支持,量子增强技术小组渡过难关,吸振降噪器的设计研制正式步入中程。从杨怀谷那里领了新年任务,丁升却没有马上离开,反而摆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杨怀谷身边转来转去。“有话就说。”杨怀谷脑袋都被晃晕了。“这次的任务完成以后,我想请辞团队,然后去参加华夏大学生创业大赛。”量子雷达研制成功是早晚的事儿,这边少了他不打紧,所以丁升直说了。“半路请辞,你这趟可就白来了。”这次研制一旦成功,丁升作为团队一员肯定是有一份荣誉的,何况他还提供了吸振降噪的论文,以及利用量子态作为接受对象的概念。只要待到研制结束,功劳薄上必定有丁升浓墨重彩的一笔。半路退了,属实可惜。杨怀谷也算是为他的前途着想。“虚名而已。”丁升满不在乎。毕竟,只要他愿意火力全开,就目前团队研究的这种量子雷达,配足设备和一群大劳力,最多十来天就搞定了。到时候,十二月计划还得改名十日计划。多费事儿啊。而且根据关雎“碰巧”获得的消息,华夏量子雷达团队在研制速度上已经全面领先于各国,只要一切按部就班下去,第一台正式的量子雷达在华夏诞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这种情况下,丁升就没必要站出来大包大揽了。耽误研究团队几百号科研人员攀登科技树不说,这次十二月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丁升心里还是有谱儿的。总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行,正好这次大赛国家也很重视,你就去吧。”这次量子雷达的任务中,丁升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杨怀谷的预期,说起来这小子也一直在超出他的预期,完全看不出上限在哪里。不如趁此机会,让他去和全华夏的大学生正面刚一波。到时候络报名端口打开了,是否报名?”“报。”“有个问题。”“讲。”“大赛要求参赛者必须是一个团队,其中包括一名导师和至少两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呃”这个赛制没问题,毕竟个人的能力有限,华科院怎么会想到地球上还有丁升这样一匹仗剑行天涯的超级独狼。先说导师,杨怀谷、李纯柏、赵南斗这些且不说没时间,大赛也不可能让他带啊,不然就是院士创业大赛了。除此之外,丁升在大学好像没有什么导不对,有一个,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请动。再说队员,丁升也就认识郑席、杜规这些前机器人代表队的老队员,一来交情不算太深,二来这些人同时物理科学院的高材生,对控制器还是略懂的,一知半解反而容易拖后腿。他目前的处境,队友最好是对处理器控制器什么的一窍不通“关雎,赛制里说的至少两名在校生,有说必须是同校吗?”丁升灵机一动。“这倒没有,你是说?”关雎反映那也是相当敏捷的,确实是一个好选择。剑南省,锦官市,某小区。一个年轻人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靠在床头,双手击打在键盘上的速度简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这时候,电话铃声响起,接通。“陆浩,名我已经帮你报了,你那边能赶出来吗?”“还有二十天,够了。”“那好,我这个学长就等着看你一枝独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