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部长也在啊。领袖,卑职刚收到情报,日方会选择在北四川路开打!然后诸军将在闸北各路口齐头并进。”
“什么时候会打?”
“最迟明晚午夜左右。”沈炼辰看了下时间,情报和他所知一模一样,他想,开头的历史没有改变,所以他斩钉截铁的道。
话说,就算时间有点差错也无妨。
因为偏离不了多久。
沈炼辰这是从战争开始前就在展现自己掌握的军情系统,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虽说有九一八为前例,大家已经认可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但九一八到底是东北丢了啊。
而一二八,还能挣扎。
且这应该是甲午之后,二战正式开始前,中国对日本最能打出威风的一战了。
沈炼辰决定用尽全力证明自己,从而影响战局改变战果。
历史上的一二八中,日方被血性的打的三易主帅,把他们的什么少佐都给逮了,这次有了沈炼辰,结局又会如何呢?
“我建议领袖和诸位暂时放掉东北的包袱,放掉所有的顾虑。就在上海这弹丸之地,在万国注目之下来一场硬刚。这一仗不仅仅
是打日本,也是给列国看的。”
沈炼辰说完看着辛伟明。
两人之前有过的那段交流中,辛伟明很认可沈炼辰欧洲日本论的说法。
既如此,他就懂了。
辛伟明颔首道:“如此一来,将来欧洲有变时,列国也晓得在远东有个不屈的中华,能为他们分担压力。”
正是这个道理。
回看历史,当时代发展到这个年头,曾相隔万里的国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相当紧密。
欧亚局势彼此呼应,也就遥远的美洲一时半会没有参合,但也只是没有以直接战争的方式参合。
而日耳曼崛起后,英伦三岛其实是仅以地理位置幸免。
如果他们和欧洲大陆有便利的陆地相连,那就不会有敦克尔顿。
到时候中国如果撑不住,日本以东北做跳板占领中国全境,再用中国的资源攻打英属印度,那边的盟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往东开
进,那画面会如何?
这不是狂想。
只要日本顺利占领中国成功,德意志脑子进水了才会先去独立打苏联。
而等欧亚资源和强兵联合起来北上,北极熊扛得住吗?
所以中国战区在欧洲沦陷后的二战里,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