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宥为刚开始还不承认,结果在人证物证齐全后,开始痛哭流涕,一股脑地将这些年的错事全抖搂了个遍。
当中有不少都是李克用的私密。
为什么陈宥为要两次纵火,目的是什么,先帝并没有对外公布。外人只知道陈宥为最后没有受皮肉之苦,只是被革去了身上的功名,与其父亲一道,远走岭南。
而受陈宥为影响,李克用被迫搬出了皇宫,受封为荣安王,于封地淮安开府。
荣安王离京前,与太子在东宫详谈一夜,到翌日午时才离开。有人说荣安王是流着泪离开的,也有人说,荣安王是满脸愤慨离开的,但不管其表情如何,最后他出汴京时,无人相送。
没过多久,先帝染病。
有了纵火案这一出,废太子的言论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如果说到这时,荣安王还只是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那么在先帝驾崩这日,他就是正式告别了皇位。
先帝病重时,太子代为监国,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夙兴夜寐。不光如此,他在勤政之余,还会亲力亲为地为先帝端药侍疾。
感动得先帝连出几道御旨,赞扬其孝心感天动地。
远在淮安的荣安王不知怎的,突然无召入京,并且他身边还跟了数目多达一千的近卫。
用当时荣安王的话说,他只是听到汴京传出消息,说官家龙体垂危,这才思亲成疾,连夜赶往汴京,想要在官家临终前见上一面。
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他带上些近卫护佑安全,倒也合情合理。只是他这一举动在太子与朝臣的眼里,不亚于举兵逼宫。
所以在踏进汴京后,荣安王没有任何意外地被拘起来了。
中宫皇后得知儿子被拘,当天就联络了一票臣子与将军,打算在太子入宫侍疾时,一举反制,达成偷天换日的目的。
事实上,皇后的计划远比明面上能看到的还要严密,知道这件事的,也只有零星的皇后的亲信。甚至直到兵刃相向之前,不少大臣都还不知道皇后已有反意,以为自己不过是劝诫太子放出荣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