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三章 痛心疾首

命运路口 袤一 1141 字 9个月前

当然了,公务汽车制造公司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年我在省里的时候,也是有责任的。那时候,同样被曾经辉煌无限所迷惑。

想当年,公务用车作为公司的王牌,其销售额就高达近百亿元,利润仅次于华夏汽车长子,那可是二十年之前呀。

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司连续几年稳居省纳税企业第一名,足以见得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那时候,不用说别人了,我都高兴得一塌糊涂了,怎么可能注意得了这些潜在的危机呢?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公务车公司的地位和量级几乎都是与我们合资的那个国际大品牌汽车所赋予的,没有这个国际大品牌汽车,情况或许比现在要更加的不堪。

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依靠国际大品牌的收益,公务车公司自主业务的亏损得以掩盖。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与这个国际大品牌合资已经有近二十年了吧?”吴昊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卢中华问道。

“正好二十年。”卢中华说道。

“是啊,二十年,让我们尝到了躺着赚钱的甜头。我记得我在省里的时候,到公司来,当时的公司领导曾经这样说过:我们的梦想有一个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大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出来了?

当时我对这样的提法,还是很欣赏的吗,可现在一回想起来,这种拿来主义,试图通过市场换技术来拔高公务车公司的产品。这种过度依赖大品牌的后果,就是自主板块的发展始终羸弱,尽管利用外资汽车技术研发了不少新车,但几乎都是高开低走的状态,毫无存在感。

而雪上加霜的是,与我们合资的大品牌,已经拿回了公司的更多股权,公务车公司仅剩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这不只意味着其能分得的利润变少了,在车型的研发投入上也会变得更少,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底气和谈判筹码也会越来越少。”